第一百一十三章:終章(1 / 3)

琴和玄都同時成聖,天道以其特有的方式向洪荒所有這件事情。三清和接引準提皆是一臉疑『惑』和不相信:不是隻有一條鴻蒙紫氣嗎,怎麼有兩人成聖?這張琴才修煉多久,怎麼就斬出了三屍,他哪來的鴻蒙紫氣,如果創立一個儒教就能成就兩位聖人,那他們的闡教、截教、人教和西方教算什麼?

隻有女媧娘娘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這才理解了張琴把那條鴻蒙紫氣交給玄都的做法。當時要是張琴真自己得了那條鴻蒙紫氣,她還真沒有把握能夠保住,搞不好還將妖族陷入了萬劫不複的境地。

當三清和接引準提知道張琴是以力證道後,那表情更是豐富,以後誰還敢動妖族?也許隻有通天的誅仙四劍才能傷到他了吧!

隻是,可惜他們還是低估了張琴。就算現在誅仙四件能,那麼一萬年後,兩萬年後呢?有了身體內的那個灰『色』物事修煉混沌版的九轉玄身,三清和接引準提不過是個笑話,誅仙四劍也不過是鈍刀一把。

不過,妖族還是趁此得到了與三清和西方教平起平坐的機會。至此,洪荒首次出現了三足鼎立的局麵。

而昊天的事情也接近了尾聲,他手下的神獸基本被討伐大軍全部殺的魂飛魄散,昊天和西王母也被『逼』上了台麵,以後他們隻能以真身出現在天庭,必須天天準時上朝,處理天庭事物。天庭的三百六十五正神因為都在封神榜上。小命都捏在薑子牙地手裏,所以他們都在元始天尊的控製之下,以後這昊天想要偷一天懶或是搞一點點小動作,都是枉然。

儒教雖然有兩位聖人,但暫時不計入洪荒的勢力範圍。因為張琴還擔著妖皇的名頭,算是妖族聖人。而玄都主教化,平常不介入任何紛爭,所以儒教隻算是一個教育組織。

自儒教創立以後,廣收門徒。不分人、妖,不分出身,隻看資質和『性』格。儒教的道法分三部分,一部分是玄都聖人創出的《道典》。專修元神;一部分是張琴聖人創出的《殺典》,專屬戰鬥技巧;最後乃是張琴的招牌功法《九轉玄身》,專煉肉身。此《九轉玄身》非以前他自己修煉的那個《九轉玄身》,而是改良版地。對修煉者的要求降低了不少,但功能卻要好上良多。畢竟原先的《九轉玄身》實際上就是元始天尊和準提的《**玄功》,《**玄功》雖然不錯,但現在同是聖人。元始天尊和準提創出地《**玄功》怎麼是修煉《九轉玄身》而證道成聖的張琴創出來的好呢?

不過,九轉玄身雖好,卻不是什麼人都能學的。在儒教裏。《道典》隻要是儒教門下弟子皆可學。《殺典》隻有儒教地正式弟子可學。而《九轉玄身》則隻有核心弟子可以學。

儒教的教義:待人以誠,以德服人。以殺止殺!

簡單的說,教義分三個層次。第一層:你待我好,我絕對講義氣;第二層:你罵我一句,我忍,用道理來感化你;第三層:你若要不知趣以為俺們儒教好欺負,對不起,殺光!

所以,儒教絕對不會像闡教、截教、人教和西方教那樣去爭什麼教數和氣運,拉幫結派。儒教隻求教化一切願意接受教化之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逍遙修仙,一切隨緣。

那血海經書次滄海桑田轉化後的山峰,剛好是其餘皆是一般高矮地山巒,就兩座山峰奇高。有詩詞讚曰:雙峰一一青如削.幹。(

當初張琴和玄都各站一峰頂成聖,因此取名為雙聖山。事候張琴和玄都就把那塊山作為儒教的道場,張琴所站的那峰作為張琴地道場,名為玉京,儒教弟子修習《殺典》和《九轉玄身》皆在此處;玄都所站地那山作為玄都地道場,名為玉虛,儒教弟子在此修習《道典》。

玉京峰日夜殺氣騰騰,攻擊聲不斷,終日有弟子在此比武切磋,一接近便讓人熱血沸騰,如進沙場;而玉虛峰則寧靜安逸,飄渺無痕,講儒辨道,皆非尋常。

張琴的成聖讓妖族步入了一個空前地發展狀態,一時風頭無兩。不過,有一件事情卻讓張琴很是鬱悶,就是張琴要把以前被趕到外域去的一些上古洪荒珍稀品種都放回來,比如說女嬌的狐族、巨人族等等,但卻遭到了三清和西方教的堅決反對。在知道張琴是以力證道成聖後,三清和西方教門下依然爾虞我詐,但幾位聖人在對付張琴的問題上卻是達到了統一。

隻是,就是五聖聯合,他們就真能贏得張琴嗎?原始天尊一直遊說接引和準提,想試試張琴以力成聖的威力,不過卻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沒有實踐。

有彌勒佛和拘留孫在西方教窩著,這個自然瞞不了張琴,他雖然不懼,不過對於元始天尊的厭惡卻達到了一個新高:太陰險了,前些天元始天尊還來向他示好呢。張琴認為:你又完全可以肆無忌憚的吹捧或拍某個人、某些人的馬屁,討好或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