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什麼無法激勵員工?(1 / 1)

為什麼無法激勵員工?

專欄

作者:斯蒂芬 · 羅賓斯

我經常聽到一些經驗豐富的管理者抱怨道:“現在的員工真不好激勵了。”假如這是真的,那麼隻能歸咎於管理者或組織,而跟員工沒什麼幹係。員工缺乏激勵,問題通常表現為下列五種情況之一:(1)選拔機製;(2)工作目標模棱兩可;(3)績效評估體係;(4)組織獎勵體係;(5)管理者未能讓員工了解、接受評估體係和獎勵體係。

我們要理解員工激勵問題,最好的辦法是考察該問題所依賴的三種關係。

第一,努力和績效的關係。員工的技能水平可能不夠高,這就意味著無論他們多麼賣力,他們的績效評價可能都不會好。或者,如果組織績效評估體係的設計沒有考慮績效因素,而是基於忠誠度和主動性因素的話,再多努力也是徒勞。還有一種可能,員工認為老板就是不喜歡他,做好做壞一個樣。總之,員工會認為不管他們工作努力與否,評價都會很低。這些例子表明,員工不能得到激勵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努力和績效沒什麼關係。

第二,績效和薪酬的關係。當員工獲得了極好的績效評價,他們能確信會獲得組織的物質獎勵嗎?許多員工都認為績效和薪酬之間的關係很弱,他們認為加薪有種種理由,但就是跟績效關係不大。例如,當薪酬體係主要基於資曆設計或者由是否向老板獻媚來決定時,員工就會視績效-薪酬關係如糞土,變得很消極。

最後,獎勵和需要的關係。員工獲得的回報是他們想要的嗎?當一個員工為謀求升職而努力工作時,但他得到的回報卻隻是加薪。當一個員工希望得到一份既有趣又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時,但他得到的隻是幾句讚揚。當一個員工拚命工作,期望能夠調到公司在巴黎的辦事處時,但他卻被派到了菲尼克斯(鳳凰城)。這些例子表明采用適宜的獎勵方式以滿足員工的個人需求,是何等重要。遺憾的是,許多管理者權力有限,改變獎勵方式的餘地不大,因此,製定個性化的獎勵就很困難。況且許多管理者都誤以為所有的員工都有一樣的需求,忽視了差異化獎勵的激勵效應,這兩種情況下,激勵僅是局部的優化。

當這三種關係都很強時,員工就容易被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