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眾籌能否撬動傳統融資模式?(1 / 1)

眾籌能否撬動傳統融資模式?

運營

作者:鄭渝川

眾籌的出現,源於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具備了技術上的可能。但這種新的金融業態之所以能夠很快從美國傳播到全球,在中國等新興市場也大行其道,變成熱門的關鍵詞,很重要的因素在於傳統的金融體係具有相當的封閉性,融資流向表現出典型的“馬太效應”,即金融資源錯配。

在眾籌出現之前,中小企業和債務方通常轉向民間融資渠道,為此付出高的驚人的融資成本,並因遊離於金融監管體係之外而受到政策法規的極大抑製。這正是近年來一方麵民間閑置資本總量不斷累積,不斷推高房價、藝術品價格等一切可以帶來短平快投機利潤的交易產品或項目的價格,另一方麵實體經濟卻缺乏足夠的資本支持,而創業者通常也很難獲得正規金融渠道甚至民間融資渠道的青睞。

互聯網金融最直接的價值就在於渠道價值,借助大數據形成信用評價體係,促成供需雙方直接對話並完成融資對接,還包括便捷支付和風險共擔機製。包括眾籌在內,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交易規則、交易模式、中介遊戲規則都帶來了顛覆性的挑戰,確實可能有效解決部分金融資源錯配的問題。但眾籌等新模式也引來了很多非議,因為其挑戰的不僅是傳統金融機構與業務,也包括現有的金融監管框架和理念,具體產品、業務的運作過程中風險難以控製,如何設計能夠切實保障金融投資者、消費者權益的法規也未能達成廣泛共識。

當然,眾籌平台和項目運作的最為成熟成功的地區,仍是北美和歐洲。眾籌在中國發展麵臨良好機遇,還可能破解在中國表現得特別突出的金融資源錯配難題,但現在的問題在於,第一,現有的眾籌項目同質化程度較高,多為初級形態“粉絲經濟”的項目變種;第二,發起方大多經驗不足,發起方與參與者不僅存在盲目樂觀情緒而且普遍缺乏風險意識,反映出我國改革開放多年以來公眾金融風險意識的薄弱;第三,眾籌項目平台缺乏對風險控製能力,與金融監管部門、傳統金融機構的聯係不夠緊密;第四,金融等監管部門對眾籌與非法集資的區別認識還不到位。再加上我國目前還沒有像美國那樣完善的集體訴訟製度與社會信用體係,因而短期內出台專門的眾籌立法或監管體係,難度較大。更可能的做法是,立法者和監管者采取中國特色的試錯方式,允許深圳或上海等城市一地或多地開展這方麵的實驗。

《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

作者:【美】馬修·克勞福德(Matthew B.Crawford)

翻譯:粟之敦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定價:45.90元

推薦理由:這是一部探討機械化生產時代如何重拾工匠精神的作品。它顛覆了鄙視體力勞動者的傳統教育價值觀,以一個新的視角重新探索和思考人類生活與工作的意義。本書作者克勞福德是擁有哲學博士學位的摩托車修理工。他對現代的工作場所進行控訴,細數它讓我們麻木不仁、死氣沉沉的種種罪行,令人震撼。克勞福德認為,大學是一張通往廣闊未來的門票,但並不是通往美好生活的唯一道路。如果你有學習的天賦,願意將時間花在鑽研學問上,那麼,就帶著工匠精神去上大學,深入地學習。如果你對上大學沒有興趣,那你要知道,要過上體麵的生活,並不一定要經曆那些磨難。即使你必須要上大學,也可以在暑假期間再學習一門手藝。你應該成為一位獨立的工匠,而不是一個待在格子間裏、在信息係統前軟弱無力的、或低級別的“創造者”。

《移動互聯 決勝O2O》

作者:中信證券研究部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價:68.00元

推薦理由:移動互聯是一場革命,它顛覆了社會發展的動能,引發了經濟結構的巨變,並導致整個社會組織模式的重構。隨著傳統行業紛紛觸網,消費者不再是產業鏈末端的被動接受者,而成為產業變革的主導者。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理念、管理層的互聯網思維、靈活的組織架構以及先發優勢將成為企業製勝的關鍵。在此背景下,本書從宏觀、金融、商品、流通、文娛、醫療及智能化七大維度,結合產業、投資者和研究者的多重視角,對O2O商業模式進行了深入探討,詳細分析和預測了移動互聯浪潮下的經濟趨勢、行業格局以及投資機遇。希望能為互聯網經濟研究拋磚引玉,並與讀者共同見證、思考、研究、發現,甚至創造信息經濟時代的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