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靈丘,自打總兵戰死之後,宣府總兵賀之州率援軍便進城與靈丘縣令楚延一起死守城池,不過靈丘已經成為孤城,周邊大片土地盡失。靈丘早已勢危,不過並未被圍死,按理說杜相早就該令趙天和常近山南下增援,賀之州也曾送來私信請求趙天支援,不過那時趙天正忙於趙家堡的家務又沒得到杜相的指令,遂未理之。
在陝甘一帶有重大利益的莫相,此時和杜相在山西利益相關,這才有建議趙天南下的奏折。令趙天蹊蹺的是,連外兵都增援靈丘去了,旨意裏麵居然沒有廣靈總兵常近山的半句字眼,常近山能保存實力不動,這背後的意義非凡。現在的朝廷廟堂,杜相和楚相的奏折必不會得到監國克魯沁的批複,趙天南下的調令是莫相啟奏的,莫相沒將常近山往靈丘前線火坑裏推,更加證明趙天對常近山早與莫相有串聯溝通的猜測。若是這樣,趙天對就棲身廣靈城南二十裏的趙家堡更加擔心,怪不得兩次與常近山接觸他都孤寂寡言甚至是強壓著不與趙天親近,原來他早已背叛了杜相和青耶阿魯,趙天認為當初他能對自己忍讓擴軍不翻雷霆,不過是時機不成熟而已,現在克魯沁及莫相等人在朝中已經掌握了大局,想來常近山應該不在掩其鋒芒。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不能怪常近山是勢利小人,眼下朝廷的局勢確實是對克魯沁有利,不過趙天還是以為常近山這個人目光短淺,將來朝廷的局麵走勢現在就判定還為時過早。
對常近山這個人的分析,趙天受到了一些啟發,立即在行帳裏書寫了一封公文且蓋上知府大印,交由周青派人送至京城而非經驛站傳塘。
趙天送往京城的公文是派快馬去的,當趙天率軍進靈丘城與賀之州彙合的時候,趙天的公文卻在京城炸開了鍋。
趙天上的公文其實是一封擁護表,大意是擁護克魯沁王爺監國,永平府堅決執行克魯沁王爺的指令北上出關清剿滿虜收複失地,趙天本人則在山西也願效忠。趙天的這封公文令克魯沁和脫相大出意外並驚喜,令人抄寫數百封加進塘抄傳往各地,他們這是想以趙天做表率。
靈丘城增加了援兵,缺少裝備的流匪軍數日來隻是在城下做做樣子很少組織大的進攻,趙天得以清閑的時候也有機會接觸到塘抄。連日來,受趙天擁護表的影響,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二個上擁護表的便是應天兵團,其後各地的偏將、總兵上表的無數。
賀之州在城中閑來無趣找趙天飲酒消遣,席間向趙天請教主意,“眼下朝中勢力聚變,我一個小小的總兵,不比趙大人是杜相的姻親,即使上擁護表也不會懷疑,我若上表會不會受杜相的猜疑,若不上會不會受克魯沁的打壓,還請趙大人幫忙指點!”
趙天與賀之州對麵席地而坐,抱著酒壺笑而不語,徑直自飲了一杯後才說道:“賀將軍你我也是老熟人了,也算是真心相對,如今又並肩作戰,我提醒你,你和我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