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尤

個人問題

作者:史小傑

我與老尤沒有交往,隻是幾年前選修過他的一門課,但有幸常常聽到老尤的事跡。在我心裏,他有一種我們該有卻很多人都沒有的生活態度。

由於係裏的教授大都是華人的緣故,並沒有見到歐美大學裏各種或新潮或複古的發型與服飾彙聚的景象。這也讓老尤在這個係裏麵顯得尤為突出。具體說,老尤總是飄著一頭長發,穿著襯衫牛仔褲穿行於學校。我們戲稱之為“非主流”,或者“潮人大哥”。

老尤的英語並不好,後來我們知道這是因為老尤雖然是在斯坦福讀的博士,但與華人老板大概幾年全是中文交流的緣故。對此老尤並不否認,在規定必須英語上課否則便會招來麻煩的新國,老尤在課上嘴裏還是會偶爾蹦出一兩個中文詞。因此老尤的課並不討本科生喜歡,估計每次學生測評分數都不會很高。老尤對教課並不在乎,這大概不符合一些指望老師都是苦口婆心形象的道德君子要求。但如果你在理學院待久了,或多或少還是會覺得大學裏的學習畢竟更加是學生自己的事情。癡迷於學問的前輩們不擅長上課,張口英語你卻就是聽不懂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這些非但沒有改變我對老尤的印象,反而成為我心中他很有個性的例證。

老尤常背一架單反,但並非攝影愛好者。查網上的資料常常可見台大或者中研院采訪某個數學大師時老尤會擔當采訪者,這時單反也許就會派上用場。但通常的用處是老尤隨手寫一些筆記,單反拍了就傳網上讓學生下載。歸根到底還是電腦敲公式不甚方便的緣故。

老尤是台灣人,聽他自己說從小父母並沒有對他長大成才抱太多的指望。老尤在台中讀中學時已經自學了一些大學課程,可惜進入台大後便心思蕩漾,很久不再學習。老尤在台大時據說跟周華健關係很鐵,時稱“賢哥”與“健哥”。有種說法是老尤是台大數學係那屆畢業的學生裏成績最差的,周華健是沒有畢業的學生中成績最好的。後來周華健放棄了做數學老師的想法,沒畢業就去唱歌了,老尤雖然成績很差也在台大讀上了研究生。留校讀研後,學校說你成績再這麼差就得開除你了。壓力之下老尤奮發圖強了一年,寫出一篇流形上隨機分析的論文,憑此申請到了斯坦福的博士項目。

老尤最初做的是隨機分析,選當時在斯坦福炙手可熱的概率論大師鍾開萊做導師本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老尤到加州一看,鍾開萊在斯坦福綽號“鍾老怪”,所有的學生全部成天愁眉苦臉。不甘如此的老尤一念之下轉行跟台灣教授劉太平做起了偏微分方程,遇到了賞識自己的伯樂。

傳說老尤所有的工作都是別人請他去做的,博士畢業有人請他去做助理教授,然後是副教授、教授。但如果認為老尤隻是一個憑運氣享受人生的幸運兒那便徹底扭曲了我要講述這個故事的目的。老尤斯坦福畢業後去伯克利找教職,本來工作已經敲定但最後麵試卻因為英語口語的原因被刷掉。對此他現在有時也會說不然我現在已經是伯克利的教授了雲雲。在香港工作了幾年後大概由於對教學不太上心,也沒有評上終身教職,最後輾轉來到了新國。老尤是個樂觀開朗的人,至少現在衣食無憂的時候是,我估計當年遇到挫折時也是如此。因為我很難想象老尤困擾的樣子,他總是樂嗬嗬的,讓人覺得命運之手似乎從來沒有在他的人生履曆上拉扯下一絲褶皺。

老尤婚姻的故事更像是傳奇,他一次從台灣飛美國經日本轉機,轉機的幾小時內認識了一位日籍華裔姑娘,兩人十幾天後便決定結婚。我常常會想,老尤的故事在我的人生中反複被人說起的意義又是什麼呢?似乎隻是為了告誡我:不要著急,不要擔憂,也不要跟別人比較,隻要選好自己的方向,一切該是你的遲早都會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