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蛇越龍門也成蛟(1 / 3)

這個月的九月十四日恰好也是鄭夫人的五十大壽。所以區青雲一下船就聽見了李家在四處發貼邀請賓客的消息。他臨時決定派麵孔生的錢六去李家地盤打探消息,其他人則分頭按計劃行事:方大銘去找自家地盤上的把頭、頭目查看這幾日的生意狀況,有無新的事故損失;薑武負責去聯絡何濤;他自己則找到了幾個從前結交往來的師爺、押司、節級、提刑、班頭等六、七在揚州衙內有頭有臉的人物,約定了日子擺下客酒將他們請來敘舊。

是日,邀請的客人都來了。九個客人除了何濤、張師爺是陳榆招攬過來的心腹,餘者都是穆援在任時與他們有過交情的朋友,隻是很久沒有來往,今日重新坐在一張桌子前也不覺得有什麼生疏。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跟何、張二人也相互熟絡了,區青雲試探著提出想結識知州陳大人,托各位尋個機會引見。

他的話一出口就將眾人難倒了。雖然從前眾人也曾撮合他跟穆大人有過比較親近的交往,但這次情形不同:穆大人不比當前這位,那是個好好先生:有錢者萬事好商量,有勢者凡事好商量;而這位,秉性作風全然不同,辦案精細嚴密,為人剛直廉瑾,作法雷厲風行,他如果知道有個不入流的欽犯在他治下的城市裏頭轉悠,抓捕猶恐不及,哪裏還會去結交的?是以眾人均默不則聲,將視線放到了何、張二人身上。

何濤也犯了難,肚裏知曉這件事難辦卻不敢當麵拒絕,然而要他回頭去酹陳大人的虎須卻沒膽子,遂跟張師爺麵麵相覷,神交片刻支吾說:“這…..我們恐怕一時難以回複你,不如這樣,我們先回去在陳大人麵前透些口風,探探他的口氣,等到合適的時機再跟他說說。興許他會……高興。”

張師爺見請酒的東主二人極不滿意何押司的說辭,便打圓場說:“其實我們陳大人早就聽聞過少寨主的威名,對閣下刺殺朱緬那奸賊並火燒賊家的作為甚是欽佩,隻是近來陳大人公務纏身,新近京城裏又來了一位官人,連日來本路的帥司、監司裏的大人們交往頻繁,天天都有宴會,恐怕一時謄不出時間。”張師爺說到這裏想了一會,琢磨眼下對付李家的事,陳大人早已胸有成竹,我若是此時兜攬了這擋子事上身,必定會在陳大人麵前碰一鼻子灰,不如這麼辦。他拿定主意說:“這個月的十四日,是李家鄭老夫人的五十整壽,李家撒出了很多帖子,也請了我們和陳大人,陳大人和縣君夫人早已備了禮要去參壽,屆時你們不妨也去湊湊熱鬧,興許有機會跟大人照個麵。”張師爺估摸他不會去,所以出了個餿點子,想讓他知難而退,自己也好兩不得罪。

孰料他這般委婉推脫的話入了區青雲的耳中卻成了另一番意思:他覺得他們是在提醒他:陳大人不喜歡與你們匪類賊寇之流結交,也不需要和匪類聯合。他象是受一計悶棍似的難受,心情鬱悶之極,一口悶氣咽不下去,反把他骨子裏更剛強執傲倔強的劣脾氣給激發了出來。他突然冷笑一聲說:“那好吧!我去,也許照了這一麵之後,彼此心裏的事會更清楚些!”

頓時,滿屋子裏的人都被驚呆了,氣氛變得異樣沉悶!張師爺見他動了真火一時慌張不知所措。薑武連忙打圓場說:“這個月的喜事可真多,我們家老爺子辦壽,他家老太太也辦壽。好的很,屆時我們也去湊湊熱鬧。”眾人鬆了口氣,連忙附和說:“好,屆時都去看看熱鬧!”

熱鬧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區青雲帶著他的左膀右臂光臨的時候,李瀟正站在自己家大門口的石獅子前等候知州相公大駕,驀然看見他們一行人雄氣赳赳走過來,吃驚不小。他的第一反映就是:此些人等來者不善。他立即變了臉色緊張地迎接了這夥不速之客。後來見他們手裏頭沒帶家夥且穿著也莊重得體,兼送上的賀禮也很是地道厚重,才打消了嚴陣以待的敵意。丁甲怕他們挑鬧事端,連忙叫來了幾個能幹的保鏢護送簇擁著他們進入大門前往客大堂正廳就坐。

正堂就在大門內的百米開外,要經過一片空闊得細沙鋪墊的場地,這裏原本是他們訓練家奴的演武場,今天被用作了擺壽酒的外場。

一路走來,坐在外場上吃壽酒的男客們紛紛起身和他們打招呼,在座的數百人有半數是和他們相熟的,這些人老早就曾歸附李家,彼時更換了一陣門戶,此時卻又忙著來結好。區青雲細細看了一陣,差不多揚州各路的土豪劣紳、漕霸、行會、行幫的二流人物,都彙聚在了這裏,轎幫的、馬幫的、船幫的、糧幫的、糞幫的、鹽幫的、茶幫的、魚幫的、菜幫的、腳行的、水行的、衣社的、球社的、鏢局的、武館的……等等一路排將去,正道三百六十行的行業翹楚與邪道三十六行的梟客賊漢齊聚一場,足足坐滿了二百多張八仙桌。

他們一個個都穿戴得跟要去富家坐館的教書先生似的,不僅濟楚鮮亮,連言行舉止也脫掉了素日裏的流氓習氣,全無半點呼喝咋呼的熱鬧作風。但見冠幘雲集,靴襪分明,比之自家紅花場的奇形怪狀,不可同日而語。

薑武看了一陣跟旁邊的幾個熟人說道:“你們這些家夥是不是都想作體麵大官人,一個個穿得人模狗樣的。”別人都跟著陪笑。區青雲沒有心思答理他們,他正在看客廳回廊裏的人群。

正廳的外頭有四條寬大的長廊,分別通往前後左右四個方向。每條走廊兩邊都擺上了長板凳,裏麵坐著四排長長的人客,他們是沒有資格坐上頭道酒席的三流客人。東邊走廊上坐的俱是跟班、弟子之流的小人物;通往後花園的西長廊裏坐的是李家和鄭家的親戚子侄和小輩後生;通往後堂的東廊裏,都是些來前來應景的街坊鄰裏、親眷小孩,南廊處的涼亭裏環坐著一圈州府衙門裏的紫衣小吏,有師爺、有班頭、有孔目、有牢子、有皂隸之流,前日跟他們一起喝酒的那幾位班頭、師爺也摻雜在裏頭。他們大概是來得晚了,見廳裏有貴客,外場無虛席,就聚在廊下一邊等著吃流水席,一邊玩葉子牌賭錢耍。

越過兩側回廊看後堂,遠遠望去是一圈綠樹環抱的花園池館,樹枝椏間露出精美雅舍的尖頂,鄭夫人正和她的四個女兒及同族同宗的親戚妯娌、女賓、堂客們正在後堂吃酒。透過綠樹圍成屏障罅隙看那片花園,可見裙釵綽約,使女奔走,淑女名嬡團坐廳閣,還不時傳來戲台絲竹歌舞的喧鬧聲。看來後堂的女客酒宴也辦得很是豐盛體麵。

與此同時,李家的大門口還蠕動著一條長龍似的來訪隊伍。負責受禮的五十個幫徒、家丁、小廝們正忙著將收進來的東西往庫房裏搬,他們搬得汗流浹背。這時,蠕動的隊伍突然停下了,原來管禮簿的執筆師爺把墨水用完了,小廝們急得手忙腳亂,到處找墨汁,不久,有個丫頭從二小姐的書房裏拿來了一盒現成的墨汁方才解了眾師爺、清客、家人的急難。

走進客廳後,他們幾個瞧著更不順眼了。這個大客廳好象被重新整修過,跟他們住過的時候大不一樣,很是寬大敞亮。大廳中間擺下了十六桌客酒,在坐的一百多號人有鄭家的老爺,李家的族長,李家新結的親家——王千戶父子,竇縣丞伯仲,另有州府的押司、師爺,轄內縣衙裏的縣令、縣尉,揚州各界的商業巨子,以及江南東、西兩路漕運界的能人巨擘等等,六天前在他們那頭禮到人不到的名流縉紳們,今日統統坐到了李家的大客廳裏。看來他們為了投保更安全的風險,不約而同采取了兩麵討好的策略:那邊譴鏢局應承,這邊親自來與會。座中人各個服色鮮亮,容光煥發,斯文可掬,但見滿屋子的羽扇綸巾,滿目的輕羅袍袖,曆曆滿堂,大有一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