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得太難吃,追人不成反變整人。
要不等她練練手藝再去送愛心午餐,免得出醜。這樣還能多一點時間給她做思想建設,再把臉皮磨厚一點。
鴕鳥政策第一發:先練廚藝。
桑歸雨之所以燒出的東西難吃,除了本身沒什麼下廚經驗以外,還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她很注重健康,一直想著少油少鹽,沒油的菜怕炒焦隻得加水,水煮出來的菜能好吃才奇怪。
其次是她很有創意的,會突發奇想燒一些平時沒有人燒過的菜,比如炒香蕉或是炒絲瓜皮,調味料加起來也是隨心所欲,既然是調味調香,為什麼不各種都試試,也許會好吃呢。
抱著這樣的心態去做菜等待出乎意料的“好吃”結果,十有八九就成了黑暗料理,但也不排除有一次兩次做出來的東西被桑母高評價的。
廚藝不佳的原因她一直都心知肚明,隻是不想改變自己單純的想法,她的初衷是沒有錯的,加上需要她出手的機會並不多,無需為了好吃而刻意違背,所以她的手藝就這麼一直不佳下去了。
現在有了不得不改的原因。
桑母看見女兒脫離學校多年,竟然又跑到書房那裏埋頭啃書,還咬筆頭,怎麼突然如此用功呢?
“你又要考試了嗎?”隻有要考職業資格證書的時候女兒才會待在書房看書,平常都是像一坨爛泥癱在床上翻書的。
“沒有,我就是隨便看看。”她還不想讓老媽知道自己決定追“小裴”的事情,“小裴”與老媽擇婿標準相去甚遠,想也知道肯定會反對。
老媽對於裴沐航的印象太差了,尤其是他一會兒說愛她女兒,一會兒又說要與別的女人結婚,加上上次小雨生病他卻不聞不問,以至於現在在家裏,桑歸雨都不能主動提起裴沐航這個名字。
她的閃躲讓桑母更疑惑,想要瞄瞄她看的是什麼書,知道躲不過去,索性攤開給她大大方方地看,學做飯又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眼前就有個現成的師傅。“媽,要不你教我燒菜吧?”
“哎呀,你終於想明白啦,女孩子總是要會做飯的,要不然以後婆家會有話說。”在桑母眼中,作為妻子做飯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果一個家裏麵誰也不想做飯,都想推脫給另一個,感情怎麼會好得了。
“嗯,會做飯總是好的,就算不嫁人,自己也要吃飯……” 這是事實,有時候老媽不在家,她就得給自己弄吃的,興致勃勃地料理,端出鍋一嚐便立馬什麼胃口也沒有了。
“什麼不嫁人,你不要給我趕潮流,做什麼不婚主義,以後還是老老實實地找個人結婚,女人一輩子沒有依靠,會很辛苦……”桑母就怕女兒變成一個老姑娘,嫁不出去。
“知道了,我就隨便說說沒有不婚,媽,以後周末我做飯給你吃,好不好?”
“那還是算了吧。”
能夠吃到女兒做的飯,任哪個父母都會笑得合不攏嘴,可是桑母對於自家女兒的手藝根本不抱信心,記得有一次她向女兒提到單位食堂的油燜茄子太難吃了,從來沒有吃到這麼難吃的燒茄子,後來吃了一口女兒燒的茄子,不由發出一句感慨:“你燒得比我們食堂還難吃啊!”
自此再也沒有指望過她什麼。
但是女兒家總歸是要嫁人成家,現在教育總比以後被婆婆教育地好。
桑歸雨在大師的指導下做了幾天飯。
雖說底子薄弱,進度緩慢,但幾天下來,還是有點成效,基本的切菜手法還是有模有樣了。隻是二百五十度近視的書呆子在切菜的時候喜歡彎下腰,眼睛離砧板超過三十厘米就看不清楚。桑母一直嫌棄她佝著背,“不要低著頭,切菜不需要看清楚,你手有感覺的呀!”
“我看不見啊。”
“書呆子。”
桑歸雨屬於喜歡看書不愛說話的那類,拘謹的性格使得她不太會與人寒暄,對長輩隻是微笑點頭,就是那種“不會叫人”的傻孩子。
桑母一直覺得她“不會說話”是因為成天低著頭看書,把腦袋看傻了,成了個迂腐的書呆子,說話做事不懂迂回婉轉死腦筋。她倒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活潑一些,皮一些。
當今社會不是書讀得好就能賺錢的,她身邊多的是那種初高中畢業賺大錢或是當老板,人家書讀得少一樣風風光光,自家孩子起碼也是重點大學畢業出來,還是苦哈哈每個月領幾千塊工資,福利待遇還沒她這個保潔高——不包三餐。
她不是看不起讀書人,隻是覺得不能死讀書,人情世故總要懂一些。
好在女兒乖巧,從小到大沒讓她操什麼心,而且活了一大把年紀,浮浮沉沉,心裏明白還是健康平安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