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博世的輪崗學(1 / 2)

名企HR策略

作者:朱麗

博世的輪崗學

在博世公司工作並在同一崗位滿兩年的員工,如果擁有良好的績效表現,並且強烈地想要承擔責任,即可向公司提出“我要換工作”的請求,挑戰自己更加心儀的崗位——通過內部的電子招聘平台,搜索博世在全球任何一個國家的所有職位,前去應聘。

“員工在博世工作不會覺得很枯燥。”博世中國區高級人力資源經理李強對《中外管理》說。和許多大公司一樣,內部輪崗機製是博世保持員工熱度的有效方式之一。

博世——這個擁有126年積澱的德國企業,直至今天依然在工業界保持高度活力,每個工作日有16項專利誕生。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它卓有成效的人才觀:博世的高管中,90%來自於公司內部培養,輪崗製正是內部培養的重要方式之一。(薑承剛博士點評:在位要受控,升遷靠競爭,屆滿要輪崗,末尾要淘汰。)憑借“完善的輪崗製度”和“低調的創新文化”,在智聯招聘日前揭曉的“年度中國最佳雇主(2012年)”榜單中,博世進入前十強。

在博世公司,輪崗不止是一種機製性的崗位輪換,它所發揮的更大價值在於:讓人才在“流動”中成長,使管理在“流動”中激活。

輪崗,員工之必須

2004年,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李強加入博世中國,在距離上海總部不遠的蘇州工廠一做就是五年。之後,正是借助輪崗製度,李強在2009年順利地轉到了集團總部。目前,他在博世中國總部負責集團的人力資源工作。這對李強而言不單是完成了地點的轉移,工作職能也變得更加複雜。其實不僅僅是跨區域,跨職能、跨行業、跨國家的輪崗現象在博世早已司空見慣。

經曆百年發展的博世公司,如今已將多元化業務擴展到150餘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汽車技術、工業技術、消費品和建築智能化技術三大業務部門均已落戶中國,目前在中國已有51家公司,擁有30200名員工,2011年博世在華合並銷售額達423億元人民幣。

作為一家蓬勃發展的全球化公司,博世需要更多的國際化人才作為基業長青的資源支撐。雖然公司的不同業務之間本無直接運營關係,但博世希望公司的人才能夠管理不同的業務,輪崗幾乎成為員工的必達使命。事實上,博世早就有成文的規定,員工上升到一定層級,輪崗即成為一種必須。

而對於博世員工,輪崗製給予了他們“內部跳槽”的機會,一則意味著排除長期做同一工作的枯燥感,二則為自我提升帶來更多機會。也正因此,員工不會輕易受到外部的誘惑,博世員工的離職率之所以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輪崗製功不可沒。

輪崗三步曲

實際上,在博世流行的“你可以換工作,但不會換公司”的輪崗理念,早在半個世紀前就已經滲透到人力資源的每個細節中。

輪崗機製如何定?

在博世公司,員工參與輪崗的途徑有兩種:公司啟動和個人驅動(即個人申請)。博世尤其偏重後者。一旦有輪崗機會,公司會發布“內部工作機會廣告”,“昭告”全體,方便大家公平申請。

會不會遭遇“現任領導不輕易放人”的尷尬呢?

博世的方法是,員工在申請新崗位之前,要主動向上司通報,並就交接時間等問題作充分溝通。但隻要員工申請崗位被接受,現任領導無權強製挽留。公司會給現任領導三個月去找繼任者。這使員工的積極性得到有力地調動。

輪崗機會怎麼來?

在博世,每個員工都有機會申請輪崗,但並不是每個員工都能得到這個機會。博世采用三個核心要素來衡量和評估人才:良好的業績表現,承擔責任的意願,領導力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