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生好像沒那麼多心思,對藍硯也沒有太多戒備,他們在一起聊天時,他會告訴她旅途中的見聞,包括風光,包括人文,當然,也包括他的豔遇故事。
他也對藍硯講述他的經曆:他當過兵,從過政,經過商,成功過,失敗過,曾經前呼後擁,馬仔眾多,也因為欠債而被人追殺,眾叛親離……
眾叛親離?藍硯想到自己。
她把自己的遭遇,也一點一點地講述給陳逸生聽。不知不覺中,他們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雖然,這“朋友”連麵都沒見過。
“等你父親走了,你來西藏吧!”陳逸生真誠相邀。藍硯也欣然接受邀請。
父親真走了。
辦完他的後事,那60萬元最後還剩20多萬。李佳麗心細,她對每一筆支出都做了記錄。藍硯對那些支出明細沒有興趣,她有興趣的隻是那20萬元錢。
她隻要20萬元,後麵的零頭,李佳麗用也好,李家父子用也好,她都可以不計較。
李佳麗和李家父子根本沒想過要用這筆錢,不管是60萬,還是20萬,還是20萬後麵的那點兒零頭。他們不要。這是他們的尊嚴!
盡管,藍誌偉在昏迷之前寫下了一份遺囑,並請了兩位醫生見證,遺囑內容包括:結束治療,不要搶救,把省下的錢全都捐贈給李佳麗。那份遺囑中還有一段話,是專門針對親生女兒藍硯的,大意是他本來想把這筆錢留給藍硯,但是,看到藍硯在醫院的種種表現,實在讓他心寒,所以,他特意留下遺囑,自己的遺產不得給不孝女藍硯繼承,而是全部捐贈給前妻李佳麗……
這份遺囑,李佳麗根本沒有讓藍硯知道。當然,她也沒毀,而是藏了起來。當時,她沒想太多,隻是覺得,這是那個人臨死前最後的筆跡。“他的字還是那麼好看,哪怕他握筆的手,瘦得隻剩骨頭……”李佳麗想。
藍誌偉在鄉下老家還有一個哥和一個姐,剛入院時,藍誌偉和他們通過電話,他們也從鄉下來探望過幾次。藍誌偉和他的哥哥姐姐以及哥哥姐姐的孩子們商量過自己的身後事,最初,他是想讓哥哥和侄子能把自己的骨灰接回老家,與父母葬在一起。
藍誌偉已經看清了自己的女兒,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和父母葬在一起,他死後,恐怕逢年過節連一縷香火都享受不到。他雖然受過教育,有知識,不迷信,但是隨著死亡的臨近,他還是對另一個世界充滿著恐懼。
他怕自己變成一個孤獨的鬼。
雖然,他曾經遺棄過自己的妻女,但是他不想死後被自己的親人遺棄。他想靠著父母取暖。他甚至動過心,想要把那筆“賣身”錢分一些給哥哥或是侄子,他想用這些錢求得死後身安。
不過侄子的一句話打消了他的念頭,侄子說:“還談什麼祖墳,藍家祖墳馬上就要遷了!”原來,藍誌偉老家那裏,現在要開發了,他們的土地被征用,墳墓也要被拆遷,現在,村民們正在為這些事籌劃著上訪,維權,正鬧得不可開交呢。
藍誌偉的哥哥姐姐以及侄子外甥來醫院看他時,閃閃爍爍地提出了借錢的請求。他們想跟藍誌偉借錢,在老家多蓋房子。“現在全村人都在建樓,建得越多,將來拆遷時,補償款就越多……”
藍誌偉聽到他們說借錢時,差點沒被一口血痰給嗆死。他真是寒心:這可是我的血親?我都要死了,他們所關心的,竟然隻有拆遷,隻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