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改革如何走好縣域經濟發展之路(1 / 3)

金融改革如何走好縣域經濟發展之路

財政金融

作者:溫明忠

摘要:金融改革的重點在縣級,突破口也在縣級。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與金融改革具有正相關性。本文從縣域經濟特點、縣級金融現狀和金融改革建議等三個方麵進行了分析和探討,特別是針對金融改革如何適應縣域經濟發展提出了四方麵建議。

關鍵詞:金融改革 縣域經濟 發展

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說:“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於金融業而言,如何借力京津冀區域一體化和國家燕山—太行山特困片區縣的政策支持,走出一條適合貧困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的金融改革之路,具有重大意義。

一、縣域經濟特點

(一)資金需求日益增強

近年來,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對資金的需求與日俱增,主要表現:一是項目建設投資增強,對縣域經濟發展而言,大項目、大投資、大拉動作用尤為明顯,承德縣以夢幻陪都、工業新城和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三個大項目最具代表性,預計投資總額分別為350億元、500億元和400億元。二是企業需求資金增強,目前全縣規上企業初步統計需流動資金和技改擴能需資金累計20億元。三是土地收儲剛性支出增強,預計園區建設、基礎設施、公益項目需收儲土地6000畝需資金10億元。四是資源整合資金需求巨增,先後實施的釩鈦礦業集團整合、花崗岩開采整合約需要資金數十億元。

(二)財務管理亟待規範

受諸多因素影響,多數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亟待進一步規範。主要表現在:一是財務管理意識淡薄,大多中小企業重市場開拓、輕財務管理,使財務管理的地位下降、作用缺失。二是財務管理製度殘缺,財務管理混亂、會計信息失真,多數企業在進行重大決策時缺乏科學性和民主意識,從而影響企業有序健康發展。三是企業內控製度不健全,企業架構不合理、內審部門形同虛設,特有的獨立性、權威性和嚴肅性得不到保證。由於財務管理不規範,造成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缺少足夠的財務資料,致使融資過程漫長、融資成本增大。

(三)金融借貸抵押缺乏

目前企業融資過程中最常見的製約因素是沒有抵押物。經實地了解企業資金需求量大,但缺乏優質抵押資產,通過分析主要原因是:一是優質抵押物利用不充分,上百畝土地為解一時困境隻借貸了500—600萬元,沒有對優質資產進行有效拆分造成閑置。二是手續不全證照不齊,雖然賬麵有大量的資源、地產,但因手續不全沒有辦理相關證照,不能做為抵押物使用。三是不注重知識產權的申請,部分企業雖然研發出自有知識產權的專利產品和專有技術,但沒有及時申請知識產權,也不能做為借貸抵押物為企業融資。

二、縣級金融現狀

(一)金融網點少

據資料顯示,全國平均每個縣分布金融機構網點55.4個,每個鄉鎮分布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3.69個,平均每萬人擁有機構網點數1.26 個。承德縣是國家燕山-太行山特困片區縣,是河北省41個國家級扶貧縣之一,轄23個鄉鎮、378個行政村、42萬人,全縣共有縣級金融分支機構12家,其中商業銀行6家、政策性銀行1家、管理性銀行1家,4家保險分公司。金融網點共49個,平均每個鄉鎮分布金融機構網點2.13個,平均每萬人擁有金融機構網點數為1.16個,分別較全國低1.56個和0.1個。

(二)服務功能弱

金融服務資源在鄉鎮農村地區相對弱化。雖然全縣的金融網點達到49個,但半數以上都集中在縣城,分布鄉鎮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主要是農村信用社,平均每個鄉鎮隻有1個金融網點,金融市場基本處於壟斷經營狀態,沒有形成有效競爭。由於金融網點少,人員不足,隻能完成日常的金融信貸業務,對當地企業的金融服務基本處於空白狀態,水平較低,不能正常指導企業完善財務製度、優化財務報表和資產管理等工作,更主要的是不能有效培育企業征信體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