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啤酒學校通過漢斯·賽德爾基金會與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以及武漢工業學院簽訂了在中國培訓啤酒釀造和飲料技術本科生的合作協議。在武漢工業學院完成2年的基礎學習後,學生來到湖北啤酒學校學習專業課。第三學年結束時通過德語語言測試和資格考試的學生可前往慕尼黑理工大學繼續深造並獲得德國的學士學位,其他學生則繼續在中國完成學業,獲得中國的本科文憑。2009年10月,首批6名學生已經前往德國繼續深造。
自2004年開始,中德雙方聯合啟動了“中德職教師資赴德進修項目”。截至2008年年底,雙方合作培訓了中國中高等職業學校教師2000餘名、校長700多名、中國中職職教師資基地專業教師近100名。在雙方的共同支持下,中國的天津大學、東南大學還與德國的馬格德堡大學聯合開展了職業教育雙碩士培養項目。
目前,中德職教合作已經從最初的技術培訓和師資培訓發展到課程及教材大綱聯合開發、職教教學法專門人才共同培養等層次更高、形式更多樣的合作模式。
同時,雙方合作涉及的專業領域也更廣泛:從最初的傳統行業,發展到今天對現代工業、電子產業、管理科學和信息技術的全方位覆蓋;合作形式不僅有項目合作、教育教學管理、合辦培訓基地和教育機構、課程體係建設,而且還從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到高等職業教育領域。
近年來,中德雙方還將項目運作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向中國西部地區輻射。
在慶典之後舉行的中德職業教育合作發展論壇上,中德雙方就政府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作用、行業企業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作用、提高職業教育吸引力及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校企合作、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建設、法製建設進行了集中及分組的討論。
這是中德雙方為繼續深化現有合作,擴展雙方合作空間做出的進一步努力。
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主旨演講中提出,中德雙方在繼續深化現有合作基礎上,共同麵向未來30年。加強中德雙方在職業教育政策、職業教育製度、職業教育管理等一係列領域的合作,深入開展雙方對職業教育的宏觀設計,宏觀管理、統籌協調方麵的經驗交流和合作,從而實現中德雙方在職業教育政策、宏觀發展戰略方麵提高合作層次,拓展合作領域。
她進一步建議,中德雙方要在明年舉辦一個職業教育的國家政策方麵的戰略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