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禁臠”(1 / 1)

讀音

jìnluán

[編輯本段]釋義

.比喻珍美的、獨自占有而不容別人分享、染指的東西。

[編輯本段]示例

唐杜甫《八哀詩·故秘書少監武功蘇公源明》:“前後百卷文,枕籍皆禁臠。”

清趙翼《李郎曲》:“生平不吃懶殘殘,偏是人間禁臠難。”

宋慶齡《為新中國而奮鬥》:“現在廠裏有數千名工人,許多最複雜的工作都由中國技師和工程師擔任,過去這些工作是被日本人看作禁臠的。”

《無字天書》沉香真人的目的,本來就是把她變成自己徹徹底底的玩物,一個沒有情感、沒有神智、沒有判斷力、隻知道追求肉欲快感、無條件服從自己的頂級禁臠。

[編輯本段]出處

這個典故源自晉元帝時,據《晉書謝安傳》附《謝渾傳》記載:

元帝始鎮建業,公私窘罄,每得一豘,以為珍饈。項上一臠尤美,輒以薦帝,群下未敢先嚐,於時呼為“禁臠”。

元帝就是司馬叡,在西晉時為琅琊王,西晉亡國後逃到江南,在眾人輔佐下在建業,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建立了東晉王朝。“元”,是《諡號解》中說,就是“始建國都”的意思,也就是因為他“始鎮建業”。“公私窘罄”是說這些人生活窘迫。“每得一豘”,“豘”與“豚”相同,亦即“小豬”。古人以羊肉為上等,但因為現在經濟窘迫所以認為豬肉最好。“臠”是小塊兒的肉,這些人認為豬脖子上的肉最珍貴,是給皇上吃的,大家都不敢嚐。禁,就是“宮廷的”、“皇帝的”,現在說“紫禁城”、“禁衛軍”、“宮禁”,都是這個意思。

以上可見,“禁臠”是指“豘”的“項上一臠”,意思是皇帝吃的東西。

[編輯本段]相關故事

〖孝武帝為女求婿〗

《世說新語》下卷下《排調》

孝武屬王珣求女婿,曰:“王敦、桓溫,磊砢之流,既不可複得,且小如意,亦好豫人家事,酷非所須。正如真長、子敬比,最佳。”珣舉謝混。後袁山鬆欲擬謝婚,王曰:“卿莫近禁臠。”

《晉書列傳四十九》

初,孝武帝為晉陵公主求婿,謂王珣曰:“主婿但如劉真長、王子敬(王獻之)便足。如王處仲、桓元子誠可,才小富貴,便豫人家事。”珣對曰:“謝混雖不及真長,不減子敬。”帝曰:“如此便足。”未幾,帝崩,袁山鬆欲以女妻之,珣曰:“卿莫近禁臠。”

〖武則天怒斥婉兒〗

全唐詩卷767_21【晉·謝混】孫元晏

尚主當初偶未成,此時誰合更關情。

可憐謝混風華在,千古翻傳禁臠名。

武則天時,上官婉兒為其心腹.一天,婉兒與武則天寵愛的男寵張昌宗私相調謔,被武則天看見,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兒前髻,傷及左額,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臠,罪當處死。”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