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燒蠶絲辨真假 等
生活
燒燒蠶絲辨真假
天熱了,輕薄透氣的蠶絲被是許多人的首選。但如果花了幾百元甚至上千元買的蠶絲被,竟然是“李鬼”,確實讓人鬧心。中國商業聯合會針織棉商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室主任趙穎告訴記者,其實隻要抽出幾根絲,燒一下就可辨別出真偽。
趙穎指出,真蠶絲一燃燒能立刻化為灰,火焰燒的軌跡是卷曲狀,灰不成團,很鬆散,還有一股燒毛發的味道,而一離開火焰,馬上就自動熄滅了。此外,也可以拉一下,同樣長的蠶線,拉伸後,越長質量越好。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多數蠶絲被會留出“檢查口”。一般品牌口碑好的蠶絲被檢查口深一些,銷售人員會大大方方把裏麵的蠶絲拉扯出來讓你檢驗,而有的品牌僅僅留著一條小縫,露出幾縷蠶絲讓人檢驗真偽。某大品牌的銷售人員說,這其實是業內的潛規則,以次充好的蠶絲被靠近檢查口會有一點點蠶絲,裏麵的基本是冒牌貨。
所以,趙穎提醒,在使用常用的火燒檢驗法時,不要隻看檢查口附近的蠶絲,最好請銷售人員從裏麵揪一些出來。
牛角梳、玉製梳並不比塑料梳子更保健
盡管《本草綱目》上有記載說,“牛角,酸鹹、清涼、無毒”,是一種中藥,也被用作刮痧工具,但是牛角製成梳子梳頭,真的能起到“涼血解毒的藥理性能,在按摩人的大腦頭皮和頭部神經時促進血液循環,無形之中滲入人體”嗎?
“梳頭有一定的保健效果,但是對於梳子的質地來說,卻很難說有養生效果上的差異。”中國保健協會副秘書長、中醫藥保健工作委員會會長趙新華說,牛角的確是一種中藥材,但是梳頭並不能讓牛角的藥性滲透到人體。人們使用牛角、玉製成的梳子,更多的是從心理和文化角度考慮。
廣安門醫院針灸科主任趙宏同意趙新華的說法,牛角梳梳頭,並不能將牛角“清涼、無毒”的藥性遷移到人身體中,所以,梳頭保健和使用梳子的材質關係不大,選擇不起靜電的、齒疏而齒頭圓的梳子就好。
揭開“夏季熱”的神秘麵紗
“夏季熱”,醫學上稱為“暑熱症”,是炎夏酷暑季節,嬰幼兒常見的發熱性疾病,多見於半歲至三歲的小兒,主要是由於幼兒的中樞神經發育尚未成熟,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常,不能很好地維持正常的產熱和散熱的動態平衡,難以適應酷暑環境所致。
“夏季熱”的發熱呈遷延性,持續1~3個月,體溫多在38℃以下的低燒,38.5℃以上的高燒比較少見。到了秋涼之後,上述症狀便可不藥而愈。
“夏季熱”沒有特效藥物,但也沒有生命危險。對於“夏季熱”的治療,退燒藥隻需備用,當體溫過高時才給予。需強調的是,抗生素對小兒夏季熱無效,反而會引起菌群失調,故應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