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複護理對臨床腦卒中患者的療效評價
護理經驗
作者:孔凡愛
【摘 要】目的:針對腦卒中患者采取康複護理方式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價。方法:收集38例腦卒中患者,將其分為常規對照組與康複護理組,每組患者各有19例,對照組采取臨床常規治療與基礎性護理,康複護理組基於此還進行康複護理。采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價對臨床護理四個月後的療效進行分析。結果:與對照組相比康複護理組具有比較高的效率,二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腦卒中;內科護理;康複護理
1 前言
腦卒中是中老年群體中一種比較常見多發的疾病,近年來逐漸呈現年輕化的發展趨勢。在臨床中大部分患者呈現出突變、多變等特點,嚴重者威脅到生命安全。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治療技術日益成熟,顯著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但還具有70-80%的致殘率,對患者工作生活能力受到重要影響,為社會及家庭產生嚴重負擔。隨著近些年快速發展的康複治療與護理技術,尤其是在患者發病早期介入康複護理有效改善了患者肢體功能,顯著降低患者的致殘率,患者可從身心殘障中得到最大限度地恢複,為評價康複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效果,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之間的患有腦卒中的38例患者采取康複護理方式,在臨床中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2 資料與方法
2.1 患者資料
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間的38例腦卒中患者,其中有21例男患者,17例女患者,年齡在42-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3歲,病程2-3年。其中有25例患者為腦梗死,13例患者為腦出血。隨機將上述38例患者分為常規對照與康複護理兩組,每組各有患者19例。
2.2 護理方式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基礎護理方式;康複護理組基於此基礎實施康複護理方式,主要開展以下四方麵的護理工作,一是心理康複護理,護理人員及時對患者開展心理疏導,使患者心理負擔可以顯著減輕,對腦卒中有關知識向患者進行詳細介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增強患者信心;二是功能康複訓練,主要訓練患者的臥、站、坐、步行等不同姿勢;三是采取有關刺激,主要采取電生理方式對觸覺、四肢、神經肌肉等進行必要的刺激;四是為患者提供專業按摩及指導其進行被動運動。
2.3 治療效果評價標準
依據衛生部頒布的治療效果及質量控製標準可分為以下五種狀況,一是神經功能缺損減少超過90%評分,0度病殘程度為基本痊愈;二是神經功能缺損減少45%-90%評分,1-3度病殘為明顯有效;三是神經功能減少20%-45%缺損評分為有效;四是神經功能減少低於20%缺損為無效;五是功能增加超過20%缺損評分為惡化。通過護理治療四個月後在評價療效,其中除後兩種狀況為無效外,其餘幾種狀況都有效。
2.4 統計方法
應用統計軟件結合秩與檢驗方法分析上述38例患者的相關數據,對兩組患者的護理療效進行統計分析。
3 結果
對患者進行四個月的護理後,對照組有1例患者出現惡化,5例患者無效;康複護理組有1例患者無效,沒有出現惡化的患者。對照組有效率為68.42%,康複護理組有效率為94.74%,存在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4 討論
康複醫學是近些年經臨床發展實踐的一門新興醫學學科,對於臨床腦卒中患者的療效得到廣大患者的接受。其作為康複醫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腦卒中患者治療過程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康複護理能夠使腦卒中患者的傷殘及死亡率大大降低,最大限度地恢複患者的身心殘障,運動功能性障礙偏癱是腦卒中後殘疾的一個最為常見的表現,但有些腦卒中患者障礙並不是因癱瘓所造成,而是沒有在患病早期應用介入康複護理方式,或不正確的康複護理方法,引發關節畸形、體位性痙攣、肌肉萎縮等殘疾。因此,早期進行科學有效的康複護理,可使發生運動功能障礙及其發展程度顯著降低。在對38例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過程中,可知觀察組比對照組采取康複護理方式的治療效果比較明顯,存在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5 結語
總之,康複護理對於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的恢複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防控腦卒中患者的肢體殘疾,進而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改善,對於患者治療並早日恢複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敏.腦血管意外的康複護理[J].河南外科學雜誌,2010(13).
[2]徐靜.腦卒中患者的護理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2009(14).
[3]陳阿利,陳紅.急性缺血性腦卒中40例康複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誌,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