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冷一直在思考,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有創作者就是為了錢,寫來賺錢。
曾經的韓冷很鄙視這類作者,直到他發現沒錢連飯都吃不起,結果餓得想死之後,他覺得已經可以理解為了金錢而寫作的創作者,哪怕他們寫出來的東西都是精心計算好的套路,但隻要讀者喜歡,能夠給讀者帶來爽感,那就是有意義的。
許多普通人存活於世,可不會去探求什麼大道理,他們看就是為了爽,就是這麼簡單。
韓冷非常佩服純粹為了金錢去創作的創作者,這意味著他們的確將讀者放在了第一位,也許他們在寫作時,自己都感覺枯燥無味,可為了讓讀者買賬,他們必須這樣寫。
所以有些讀者去指責某某大神太套路、太沒誠意,總是一個大綱寫到死,這其實是很沒道理的,因為讀者是會成長的,而大神認準了自己的讀者群體之後,發現這樣寫依舊可以讓新接觸網文的讀者喜歡,那就無所謂那些看膩了套路的老讀者了。
白讀者如同韭菜,割完一茬又會長一茬。
這實際上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如果僅僅是為了金錢而創作的話。
還有一類創作者,口號喊得震響,叫做“文以載道”,他們想要寫出流芳百世的巨著,然而事實證明,極少有可以在作品無人問津的狀態下堅持下去的,起來如果得不到讀者的認可,那真的可以算得上“文以載道”嗎?
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自娛自樂”,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自嗨”。
這類創作者初期往往心比高,很慚愧,韓冷當初就是這種類型創作者,他想成為一名詩人與散文家,他以後也想要寫出一部巨著!
然而在這個時代,詩人怕都已經成為段子手了,而散文家,也成了傳中的職業,大家平時都這樣忙,誰去看你那賣弄文筆、酸不拉幾的散文。
也就隻有名氣大的散文家如餘秋雨這種靠名氣來賣書了,然而許多人買他的書根本不是為了看他的散文,而是為了放在書櫥中裝逼,看,我可是讀餘秋雨散文的,牛不牛?
然後被文藝青年一通鄙視,餘秋雨牛個屁,我讀的是那個外國作家誰誰誰的散文,沒聽過?嗬嗬,你如果都聽過,那還有什麼逼格。
韓冷在寫完這部《網遊之稱霸下》後,就悟了,他寫的意義,其實應該是在滿足自己幻想的同時,也同時獲得讀者的喜歡。
如果能在自嗨的同時,又得到讀者們的喜愛,那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他下一部要在萌芽上連載的青春,就準備這樣寫。
在經過網文的商業化洗禮同時也在心中恪守著某種底線的他,希望可以寫出同時讓自己滿意也讓讀者喜歡的。
這就是他寫的意義所在。
他或許很遺憾自己沒有學過樂器,但在中,他學過,他還是鋼琴才;或許在現實中,他無法允許自己再去接近趙幽月,但在中,他可以。
如此一想,他最近心中的那種惆悵與鬱結,都煙消雲散了,他從來沒有想現在這樣,期待著自己的新。
他就這樣安靜地駐足,聽完一首他本能的覺得非常好聽的曲子,就悄然離開了。
他過,他不會再接近趙幽月,他絕不會食言的。
回到宿舍,他拿出自己的私密記事本,寫下了這樣一個標題——《四月真美》。
在當下各種疼痛憂傷橫行的青春中,他決定寫一部青春校園喜劇,同時他還不忘諷刺當今中國教育的弊病,原本他想將這本書取名為“三重門”的,意思就是學、初中、高中這三重門,為何學生們在這最美好的青春之中,就隻能承受應試教育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