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無言

社會·藝術

作者:曹丹

【摘要】“世界上沒有藝術,人類隻剩餘存活的價值”,英國雕塑大師托尼克拉格曾這樣說過。在人類文明史的發展進程中,藝術的出現絕對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它已經無處不在地充斥於我們的生活之中,或是潛移默化,或是如大雷震般地影響甚至改變著我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以及個體與群體對待社會的態度。美和愉悅可能是它留給世人的最普遍的印象了,不同時間,不同地域,藝術的傳達又有不同的味道。它既可以描繪外在的世界,又可以傳達內心的情感;有時,會關注社會宏觀領域,有時又貼近細微的生活,它看上去總是可有可無,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文化領域,就像藝術本身的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同時又裝點著我們的生活,在有些時候藝術還可以進行一定範圍內的心理治療等等。在這些方麵,藝術往往可以完成其他領域很難達到的目標。

【關鍵詞】藝術;生活;影響

在美術館,一幅極其清潤、雅致、活潑的畫麵抓住了我的視線,滿滿的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是什麼樣的生活閱曆使這位藝術家擁有這樣神奇的魔力,創作出如此溫暖人心的作品呢?好奇心泛濫,好想認識一下這位藝術家,因為我們都知道,畫是畫家對生活的種種認識與感悟。而他,也許是緣分,恰巧是我們學院有激情、有才情、有個性的教授——孫文忠老師。終於,一次機會,孫老師在我們班集體熱情的邀請下講述了自己的人生曆程,並希望可以激發我們對繪畫這門藝術學習的鬥誌。

原來,他,起初隻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生,隻想平平淡淡、安安靜靜地在新疆老家度過自己的小日子。但是,文革很快扭轉了他的想法。那時,一些年輕的知識青年陸續來到他的家鄉,他們是來接受改造的,當然,閑暇之餘,他們都在畫畫。

剛開始的時候,他隻是靜靜地站在這群年輕人的背後,看他們怎樣把房子、羊群、胡楊林變成紙上的影像,直到後來他漸漸喜歡上了這種可以稱之為“藝術”的東西。他一邊向那些專心致誌對著畫板的年輕人問“為什麼”,一邊步履蹣跚地在繪畫之路上踽踽前行。那時候,他隻是喜歡,僅此而已,並沒打算將來要成為一名畫家。

終於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帶著學生來新疆寫生的大師,當這位來自浙江美院的大師看完他的作品後,給他留了聯絡方式,並且告訴他如果以後有意向向美術方麵發展就去找他。就是這一次看似平凡的偶遇卻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機遇永遠眷顧有準備的人嗎?我說:機遇更是給能抓得住它的人準備的!他抓住了這次機遇,讓他有了自己的夢想,有了可以去努力的方向——成為一位名畫家。

進軍浙江美院,從此成為他前進的方向!在備考階段,家庭貧困的他一年半的時間都是寄籬在那位大師的家中,有時候也覺得自己像個小書童,住在別人家裏總得幫別人幹點雜活。但即使是這樣他日複一日地走來,也從未想過放棄。終於,高考的日子臨近,是時候決定他專業方向的時候了,經過再三思考,他最終選擇了版畫。孰料,天不遂人願,他以優異的繪畫成績通過了專業考試,但卻在文化課成績跌倒。這樣的重創讓他近乎絕望,垂頭喪氣地回了家,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放棄了,隻是決定兩年後繼續……兩年,我們有多少個兩年可以等?無奈之餘,那位大師向他推薦了西安美院的國畫係。從版畫到國畫,心裏幾百萬個不願意但還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參加了考試,皇天不負苦心人,他順利通過了考試,終於踏進了大學校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