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轉變對農地流轉的認識
農村土地流轉是對原有家庭聯產承包製度的創新和完善,尤其人們對農地流轉缺乏係統全麵地認識,因此不能很好地加入到農地流轉中。一是提高農民對土地流轉的認識。農民長期受傳統思想影響,可能對農地流轉持懷疑態度,政府可以通過電視、報紙等多種形式加大對農地流轉知識的宣傳,改變其傳統的思想觀念,引導他們正確的進行農地流轉。二是提高基層幹部對土地流轉的認識。以往農地流轉調研發現,一些基層村幹部對農地流轉的理念和目的認識不夠,往往會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產生種種錯誤的認識。因此需要讓基層幹部理解農地流轉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是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產業化的需要。因此各個基層農地管理部門需要提高對農地流轉重要性的認識,出台相關的政策來規範農地流轉中的各個事項。
2.強化法律意識,加強法律法規的建設
由於土地的所有權歸集體和國家,而經營權歸農民擁有,因此農地流轉的最終決定權很大一部分由村集體決定。雖然我國的土地承包法中對農地流轉有規定,但缺乏詳盡的解釋和說明,因此農地流轉方麵的法律法規的缺失是限製我國農地流轉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確保農地流轉的順利進行,需要完善土地流轉方麵的法律法規,強化土地流轉方麵的執法力度,確保法律法規的執行到位。
3.建設和完善土地流轉市場
為了規範壽光市農地流轉,減少對農民利益的侵害需要建設並完善壽光土地流轉市場,切好做好農地的流轉工作。一是培養專業土地流轉的中介組織。農地流轉的中介組織能很好的促進農地信息的傳播和交流,是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的有形載體。目前壽光市雖然有一些服務類的中介組織,但由於缺乏專業的中介組織,導致農地信息閉塞同時造成信息不對稱,造成農地流轉市場混亂。為此可通過在各鄉鎮建立依托農經站的土地中介組織來規範農地流轉市場。二是規範土地流轉行為。為了做好農地流轉的行為,需要不斷完善現有的農地流轉政策,以此來規範和指導農地流轉。同時也要製定嚴格的土地流轉程序並且簽訂規範的書麵合同,以此來保障土地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
4.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係
壽光市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之所以會遇到各種難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社會保障不健全和不完善,因此,要想成功地進行土地流轉,還需要完善農村社會保障製度。一是建立農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為那些因疾病、災害或缺乏勞動能力而造成生活困難的貧困人口提供幫助,以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以此作為社會保障的最後防線。二是建全農村醫療保障製度。對於農民來說看病難是一個大問題,因此壽光市可以通過建立健全農村醫保製度以真正解決農民看病難和醫療費用高等問題。三是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製度。農民由於失去土地因此也失去了老年的生活保障,因此為了讓農民放心,需要統籌城鄉社會保障製度,建立農村養老保險。
5.完善農村金融體係,創新農村融資體製
農村土地流轉不僅需要各級政府的政策支持,同時為了發展也需得到各級的財政支持。壽光市需要出台相關的激勵措施,以此來鼓勵農地流轉,同時在保證信貸安全的前提下,根據農地流轉的情況進行分類獎勵,同時也加強對設施農業和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確保農地流轉所需資金。在對農地加強金融支持的同時也要積極探討關於農地流轉保證金製度等農業風險防範體係。
【參考文獻】
[1]孫迪,吳玲.雙城市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3(5):23~25.
[2]何欣欣.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2(2):7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