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與運營模式。例:重慶市渝中區文化館秉承“一個總館+多個分館+若幹服務點”的全國首創“總分館製”創新管理模式。渝中區文化館處於核心地位作為總館,其他街區文化中心處於從屬地位作為分館;分館在行政上隸屬於總館,在業務上接受總館管理。其基本特征是:文化館的總館建設主體與分館建設主體統一,經費來源統一;總館主管部門與分館主管部門統一,即管理統一;總分館統一人、財、物管理、統一規劃和實施服務、統一服務水準。這種對人財物的集中管理和利用,將有效解決基層活動經費不足、管理水平低下的問題,同時係統內統一采購、分編、調配整個體係的活動資源,也將使有限的資金得到最好的利用。這樣一方麵有利於更好的促進文化館的整體管理水平。
另外,隨著科技的發展,一般文化館都有了屬於自己的網絡信息發布平台,在這些平台上定期更新文化動態,及時告訴群眾什麼地方有什麼文化活動,讓市民能夠快速地獲得文化信息。同時將公共文化方麵的工作及時宣傳給市民,能夠進一步提升區域文化交流的廣度與速度。
四、提升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係中的作用
首先,文化館的工作人員要拋棄陳舊的工作觀念,樹立好服務意識,發揮好文化館對於引導群眾進行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的職能。在工作中,文化工作人員要根據不同群眾的職業、年齡、性別等特征來安排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動。要想安排好群眾的文化生活,工作人員就要樹立群眾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無論是服務意識還是管理意識,都應該與時俱進,隻有這樣才能調整好文化的供求關係,讓群眾的文化生活既新穎又獨特,讓文化服務的內容為大眾所喜聞樂見,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發揮重要作用並帶領群眾進行有益的、健康的、多彩的文化活動。
其次,文化館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念,根據文化館的發展和建設需要,引進人才,不斷吸收一些具有專業基礎知識又具有一定藝術特長的人才進入文化館工作,不斷更新文化館的人才隊伍,隻有這樣才能充實文化館的人才,優化人才結構。在製度上要實行技術人員崗位聘用製,同時完善人事製度和分配製度,能者多勞,能者多得,競爭上崗的好處就是可以建立能進能出的人才機製。總之,文化館的人才製度要繼續不斷通過體製和機製的改革,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使其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有效地提高服務質量。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渝中區文化館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之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要不斷加強文化館的基礎設施建設,要定期整修群眾的文化場所,各個影劇院,休閑廣場等,文化場所是群眾活動的主要陣地,也是一個地區精神文明的象征,一定要保證好各地的文化場地,給群眾的文化生活提供好物質保障。
【參考文獻】
[1]吳廣.談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係中的位置[J].青年文學家,2010(02).
[2]胡湧雪.談對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的探索[J].大眾文藝,2010(10).
[3]莊敏瑩.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藝海,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