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敘事學視域下的中國式喜劇模式芻議(2 / 2)

電影《泰囧》以高博秘密跟蹤徐朗為主要線索,主要講述了一個有關追逐、幸福、親情、友情的故事。從電影的敘事時間上來講,與此前的國產喜劇片(《瘋狂的石頭》)不同的是,該部影片線索單一,導演也並未刻意使用多線索敘事、平行剪輯等技術手段來改變時間從而強化影片的矛盾衝突,而是以順序的敘事手法把高博和徐朗的行動給交待清楚。在影片中甚至很少有平行蒙太奇手法的使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泰囧》也可以說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公路喜劇片。在影片開端從徐朗入住酒店,高博進入酒店找徐朗,徐朗和王寶餐廳吃飯,高博潛入徐朗房間一直到徐朗和高博的偶遇,導演在對劇情進行交待的過程中基本上是順序的,並沒有對敘事時間進行過多人為的控製,而觀眾在觀影過程中也能更清楚的把握事件的進程,而巧合也就因此發生了。從敘事的時間層麵上來講,《泰囧》確實是一部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電影了,而就是這樣一部簡單的電影卻能最大限度地迎合觀眾獲取最簡單的快樂的公共選擇。

三、角色模式與誇張

普洛普(Vladimir·Propp)於1928年出版的《民間故事形態學》是形式主義在敘事學研究中的一個勝利,他認為角色的功能可細分為三十一種,這些功能是按一定的順序排列下來的。而這些功能經常是糾纏在一起的,形成了“角色”,他認為角色共有七個:反麵角色,協助者,救援者,公主和她的父親,送信人,英雄,假英雄。對於《泰囧》這樣一部簡單的喜劇電影,其人物的設置遠沒有普洛普研究中的那麼複雜,那麼究竟是什麼能夠讓一部簡單的喜劇電影獲得票房奇跡呢?該部電影的主要人物有三:徐朗,一個企業的白領,而立之年,收入不錯但是家庭麵臨危機;高博是徐朗的大學同學,時尚白領,跟徐朗一起研發新能源,卻因為新能源與徐朗反目成仇;王寶,一個傻小子,母親身體不好,未婚卻把範冰冰當做是自己的女朋友。在這部影片中徐朗作為一個核心人物形象將王寶和徐朗聯係在一起,構成了一個三角關係。而在這場三角關係中,人物與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非常簡單,但是導演卻在人物形象上煞費苦心。除徐朗以外,王寶和高博都有較大的誇張化表演。王寶的誇張是因為本人性格使然,高博的誇張則是因為身體的原因(頸部受傷)。正是這樣的誇張化表演造就了影片出人意料的喜劇效果。這樣看來實際上,整部影片就是王寶強和黃渤兩位笑星強強聯合的“二人轉”表演。徐朗僅僅是影片主題升華和穿針引線的敘事工具。

這是個人們習慣於將簡單複雜化,將淺顯深度化的時代,恰恰在這樣的年代,《泰囧》反其道而為之,不去炫技不去賣弄深邃,他所做的僅僅是把最簡單的歡樂做好。《泰囧》是公路喜劇片,不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會被過度解讀,也不像《一九四二》將人帶進壓抑沉鬱的氛圍,他用他最簡單的敘事方法和最直接的喜劇模式讓人們在輕鬆的歡笑中,找到了一個短暫安放心靈的輕鬆地帶。或許這不是一部深刻的藝術品,但是確實是一部成功的商業喜劇電影。

【參考文獻】

[1][法]雅·奧蒙.視點[J].世界電影,1992(3).

[2][法]熱拉爾·熱奈特.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