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地理教學創設意境教法
敘事·案例
作者:榮向娟
摘 要:本文以《南北氣溫的差異》為例,闡述了借助現代化教具,創設意境、導入新課地理教學的方法,列舉了五個教學活動內容,為初中地理教學課改做初步嚐試,為今後初中地理教學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基礎。
關鍵詞:教學方法 地理 方案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5)06B-0095-02
隨著教育製度和教育方式的更新,教師活動中的教和學的重心出現偏移,逐漸向教師引導,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動手能力、主動接受新知識,在快樂中接受新知識的新教學方法靠攏。目前,有“傻瓜式”教學方法、自主探索式教學、合作學習、實踐活動等多種中小學教學方法。
意境教學法是在不改變教學內容和要求的前提下,把周圍發生的事件、人物、社會現象、自然現象、科學技術等,借助PPT、音頻、視頻、電腦模擬、白板教具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經過教師的精心設計與包裝,搬進教學課堂,創設意境,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力進入意境,使其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身心愉悅的情況下接受新知識。 意境教學法把教師創設意境的教法和學生豐富想象力的學法統一起來,改變了傳統的說教式教學法,使枯燥的知識講授變得有滋有味,同時鍛煉了同學們積極動腦動手的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今在PPT、視頻、白板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推動下,意境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逐漸向各個學科擴散,李清和以《望洞庭》為例,探討意境教學法,任鈞將意境教學法應用到地理教學過程,提出物鏡對應觀察、情景對應思考、意境對應想象的教學模式,為現有語言教學開辟了新的途徑。
一、意境創設與新課導入
在意境教學過程中豐富的知識是基礎、創設意境是關鍵、想象力是重點,教師不再是教學過程的主導,而是變成引導者,學生才是教學中的“主角”。教師作為引導者猶如當今熱播的模仿秀節目,模仿者能否在第一聲將觀眾引入到原唱的意境中是關鍵,引入則成功,教師能否將意境創造好,如何將學生引導到意境中是教學的關鍵,教師要具備豐富的視覺資料和現代化設備操作的技能。
初中地理是一門認識規律、掌握基本地理常識的課程,學生從常見的地理課本、地圖、圖片以及影視資料獲取地理知識,各種公理、規律、專業名詞較為抽象、概括不易理解,很難被學習者接受,一直以來是初中地理教學的瓶頸。利用意境教學法可以增加地理學習的趣味性,打破傳統地理教學的模式,降低地理教學難度,培養學生積極動腦的能力。下麵以《南北氣溫的差異》課談創設意境,導入新課地理教學教法。
【意境創設】 《南北氣溫的差異》是新課標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的第一課時,教學對象是在地理學習上已經有了一定基礎的八年級學生,初步具備了形成地理概念的能力,但初中學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仍然對以感性材料為主和賦予情感色彩的地理內容感興趣。教材以1月等溫線分布圖、夏季氣溫分布特點、活動題的形式展現給學生,正文給出的結論比較簡單,僅憑學生目前的基礎和學生能力無法在一堂課上理解掌握重點內容,然而教材中涉及到了“1月等溫線分布圖”,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一般在1月份,因此以“春節”為創設意境切入點,借助多媒體教學器具,展示南北春節期間包括春節活動、人們的著裝、環境、樹木等圖片資料,引導學生進入“春節”的意境,回顧自己的春節活動,對照想象南北方氣溫和景觀的差異,導入新課。
【新課導入】 教師展示圖片:春節期間各地歡度節日不同的方式(PPT大屏幕),教師設疑引思:“同是春節,我國南方與北方的氣溫和景觀為什麼相差這麼大呢?”教師導入新課:(板書)南北氣溫的差異。“同學們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這節課就讓我們來學習我國南北氣溫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