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圈套(2 / 2)

胡布施忽道:‘大師良言,的是可貴。依我之計,中都由我和孫兄二人走一趟便了,無需他人相陪。’

普絕大師敬他三聖之名,又覺他說的的確在理,便要點頭說好,這時恩師卻在座下輕輕拽了拽大師的衣角,胡布施眼尖,瞧見恩師舉動有異,便喝道:‘兀那道士,你是何人,卻要來管我和普絕大師談話!’

普海大師忙站起說道:‘阿彌陀佛,胡居士貴人事忙,適才引薦時您忘記了。這位道長是貧僧的良友餘仙,醫道之高,舉世無雙,在浙南閩北一帶頗有名氣,被百姓稱為再世仲景。他年少時居於北方金人統治之下,曾親睹金人誘敵深入、甕中捉鱉的把戲,是以出言警醒師兄。’

唉,普海大師這無意的一番話,可把二聖給得罪了,胡孫二人要去中都救人,普海大師卻說什麼甕中捉鱉,那不是把二人比作了烏龜?孫協涵養頗高,一笑而過也就罷了,胡布施性子粗暴,登時便火冒三丈,隻是普海大師也是少林有道高僧,他不便直言反駁,於是便把氣全撒在了恩師身上,隻見胡布施站起叫道:‘餘仙?我在江湖上未曾聽過你的名頭,你曾親睹金人詭詐,不知是何高見?’

我師父聽他點名道姓的質問,也隻得站起道:‘貧道是個大夫,平素未敢涉足江湖,胡大俠不聞賤名,那是理所當然。不過金人狡黠,貧道年少時的確有過切身體會,胡大俠要聽,貧道也不妨說說。那年距徽欽二帝被俘已有快二十年,北方早已被金人所占,那時節我才十八九歲,尚未出家入道,因為幼時練過一些三腳貓的功夫,便在開封給一個漢人大戶人家做了護院。那家的少主和我年紀相仿,大家很談得來,少主愛武,家裏便花了無數錢財給他請師問友,是以少主雖才弱冠,但武功頗為不弱。那一年官府突然派兵圍了莊院,說是主人勾結南朝官府,意圖在開封舉事,我拚命護主,我二人趁著官兵不備,終於逃了出來,主人一家其餘眾人卻被官兵捕獲。然而頗為奇怪的是,金國官兵並未把主人一家關入大牢,而是仍把大家關在府中,增派人力晝夜把守。我那少主聞此消息,便想回家救人,我苦苦相勸,要他聯絡好親戚朋友後再行定奪,哪知少主救親心切,對這些年學下的身手武功又頗自負,暗忖即便不能成功,自己也能全身而退,於是趁我睡著,獨自回家劫獄,最終卻還是沒能回來。金人抓到少主後,便將主人一家全部趕往大牢關押,沒幾日便將主人滿門抄斬。後來我才得知,原來金人漏了少主一人,便故意不將這一家押往監牢,而是留著大夥在府中,以便引少主回來;又因知道少主武藝高強,便在府裏布下種種陷阱,這才將少主拿住,沒能讓他走脫。此後我細心留意,發現此種伎倆在金兵捕人時比比皆是,金人常說,漢人往往尊親重道,最講義氣,抓了誰的至親好友,他便會來拚死相救,那時將他們一網打盡,最是容易不過。金人行事向來如此,是以大家講起相救張徐二位首領,我便想到他們慣用的毒計,這才和普絕大師言說。’

群雄中有不少祖居北方的豪客,恩師一番話講完,便有人跟著附和道:‘這位道爺說的不錯,我在河東一帶,也曾聽過金人以此計誘捕契丹反叛。’跟著又有其他幾個北邊的好漢講說自己的所見所聞,這些人在江湖上成名已久,名氣威望比恩師可都要高多了,他們這麼一說,院裏眾人又都覺得金人使詐,的確不可不防。隻聽八台派掌門關世族道:‘餘道長所言不假,咱們若不靜心應對,一古腦的跑去中都胡鬧,被金人候個正著,可就糟了。那時中原武林元氣大傷,豈非得不償失?’

賀經綸道:‘關老弟所慮確然在理,但我們思來想去,二位首領那是非救不可,若不去中都劫獄,老弟還有什麼其他法子沒有?’關世族登時被他問的語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