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能的人品,在他對安梓潼態度的轉變上,可見一斑。剛來到公司的時候,劉能作為一個外人,並不知道安梓潼不受寵,於是,仗著自己已經是安家的私人司機,他天天製造機會,讓自己的兒子代替自己,接送、照顧“咱們安家的小公主”;而意識到安誌廉對這個女兒的態度之後,他就立馬換了一副臉孔,不但輪到自己接送安梓潼的時候,就刻意消極怠工,還曾經當著安誌廉和顧蔓蔓的麵,故意引導安梓潼和自己起爭執,以此來測試自家老板到底對這個女兒有多重視,對自己又可以有多放縱。
這樣一個除了開車就沒有其他技能,而開車的時候還動不動來一句“我是董事長的司機,不是你的,這部車,我不想讓你坐,你就是天王老子來了,你也給我下去”的人,不但沒有被辭退,還迅速得到辦公室主任這個明晃晃的“好位置”。而那些出於禮貌、對安梓潼表示友好的員工,卻被董事長不明不白地冷落、訓斥。安誌廉這樣對比鮮明的做法,明裏暗裏,不就是由著下屬來隔應這個不識趣的“女兒”嗎。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平時董事之間並沒有什麼可聊的,說來說去,也繞不開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而安梓潼恰好是這些平輩的孩子裏最爭氣的。雖然打心眼裏不喜歡這個繼女,逢人問起她的近況,安誌廉還得有一答一。
安誌廉倒是想得明白,安梓潼名義上是他的女兒,她的成就,自然是他這個做父親的功勞;他再不願意大家過於關注安梓潼,也不能直接說出來。
顧蔓蔓自然猜得到安誌廉這番心思。她很自信,如果丈夫知道了女兒想要出國留學的打算,權衡下來,他必然是會同意的。甚至,他還會比自己預計的,更加主動、積極。
想到要告訴繼父這件事,安梓潼有些睡不著,於是和媽媽一起在客廳裏等著。
小時候,安梓潼總以為,這個男人就像他承諾的那樣,會把自己當作女兒對待,會好好照顧媽媽和自己。
但是被安氏父子傷害過那麼多次之後,安梓潼終於學會了不要去相信,甚至需要去提防,這兩個被自己叫做“父親”、“弟弟”的男人。
安誌廉快淩晨的時候回的家。聽到安梓潼和顧蔓蔓的提議,他不置可否,心裏,卻是各種思量。
憑什麼都是單親家庭出來的孩子,顧蔓蔓的女兒百折不饒、積極向上,自己再怎麼做,也折損不了她盲目的樂觀和刺眼的微笑;而自己的寶貝兒子卻始終內向陰鬱、格局太小,苦口婆心說了多次,如今雖然不再窩在自己的房間,卻天天不是想著怎麼花錢,就是想著怎麼折騰自己名義上的“姐姐”。
其實,懂得花錢請客是好事,廣交朋友也是好事,這一點挺像自己的,值得鼓勵;但是他那些在家玩的小把戲,要不是自己有心袒護,哪裏經得起什麼推敲。
明明安慕白在這些事情上還需要鍛煉,也不該隻想著在家裏稱王稱霸,但是自己這個做老爸的話,他卻是越來越不聽了。
現在可好,安梓潼履曆完美,自己的親兒子卻不上台麵,隻想著小打小鬧。導致自己怎麼宣傳造勢,公司那些董事還是不把他放在心上。這樣下去,自己怎麼還坐得住?
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告訴大家,安梓潼不是自己親生女兒,自己也不會讓她接手公司。“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樣一說,她就算是有通天的本領,也別想在安氏擁有自己的支持者。
可是,安誌廉不想為了降低大家對安梓潼的喜愛,而把自己和顧蔓蔓是重組家庭的事實揭露出來。
公司現在越做越大,保不準,自己從前那段讓人詬病的婚史就會被有心人大肆宣揚。自己那個不上台麵的前妻,或多或少是在自己的引導和放縱下,才做出那種在四歲兒子的身邊吞藥自盡的蠢事來。雖說最後以自殺結了案,也放出話去,讓所有知曉此事的人以為這一切悲劇都源於她的精神不正常。但是,這種醜聞和汙點,以及可能帶來的風險,安氏不能擔,作為董事長的他,尤其不能擔。
沒想到,死了這麼多年了,這個愚蠢的女人還是這麼的陰魂不散。
一旦安梓潼畢業,自己就沒什麼借口,能夠讓她不再插手安氏的業務了;更何況,自己是在董事們的支持下主持工作,現在的安氏,早已經不是當年自己一手遮天的局麵。
這樣想著,安誌廉由衷覺得把繼女送出國去是個緩兵之計,不但可以防止安梓潼占了寶貝兒子的康莊大道,而且不用擔心會落人口實。
再說了,兒子如果還不爭氣的話,自己也可以借口豐富“女兒”的海外工作經驗,讓她常駐倫敦。
以後的事情可以慢慢謀劃。反正無論如何,這輩子,安梓潼也別想染指自己留給兒子的位置。
安誌廉打定了主意,又怕兒子想得多、不開心。所以當下不置可否,直到和安慕白解釋了之後,這才裝模做樣地鼓勵了安梓潼一番。
這樣一來,出乎安梓潼的意料,對於她出國留學的計劃,安家上上下下居然是舉雙手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