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叫意大利粉,其實就是咱們大唐的麵條,這個以後就叫西洋通心粉便好。”這個時候並沒出現意大利這個名字,李好自然不會把這個名字作為自己的新美食的稱號,原本的名字全部都被他換了一遍。
作為意大利最為傳統的美食,在意大利國內國外都能吃到的通心粉做法卻不見得怎麼繁複:將麵料放到燒開的水中煮,不久撈出,用開水澆透,濾去水,在盤中撒開,加入油、碎幹酪及各種醬汁,然後就用叉子叉來吃。一根根的粉條就在唇齒邊蹦來蹦去,風情萬種,口感風味絕佳。
除了通心粉,這邊的甜點也很有服力。各個時節,意大利都有特別製作的甜點:油炸麵包弗裏帖雷是過年後到嘉年華之間所特有的甜點。聖誕節有聖誕蛋糕,到了複活節又要輪到巧克力蛋風光了,以巧克力醬澆灌成的蛋殼,由如真蛋的尺寸到大得像枕頭的巨蛋都不罕見,蛋內還藏著千奇百怪的禮物。
這些東西李好都準備了點,他家的女人們比較愛吃甜點,大唐遍布全國的采蝶軒還是李府的產業,她們家的人對甜點自然不會陌生。不過這邊的甜點給采蝶軒的又有點不同,更具這邊的風格。
雖然這邊其實很多後世的美食並沒出現,但是不妨礙李好把這些東西做了出來。甜點也一樣,李好讓人準備了不少,自己府上的女人們到時可以盡情的吃這些東西。
除了甜點,此外意大利薄餅裏也大有文章可做,甚至別有用途。李好吃過比薩餅,那要算是最為人們熟悉的一種意大利薄餅了。不過在意大利,正宗的意式薄餅是薄而脆的,隻鋪上茄醬、芝士、橄欖或香草,吃時用刀、叉切成適合大或卷起來吃。
此外李好還準備了一些冷麵包和一種叫Grissini的硬餅幹。這種細細長長的硬餅幹很香,頗耐咀嚼,而冷麵包多半是用來沾第一道或第二道菜吃完所剩的醬汁。因為主萊的好吃與否,往往取決在醬汁的美味如何。
除了這些,李好還準備了意大利米飯和意大利腸。意大利米飯:也叫“沙利托”。這是將洋蔥丁、牛油與大米同炒,邊炒邊下葡萄酒使之吸幹入味;或者是用豌豆、青菜、肉湯和大米同燜,口感香柔。沙利托與維吾爾族的抓飯異曲同工,都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物。
意大利腸:雅稱“莎樂美”,形似粗長滾圓的擀麵杖。外麵有一層粉狀的白黴,切開後嫣紅欲滴,香氣四溢。它與德國的**有一定的淵源關係。
“這些吃食跟拜占庭那邊似乎有點相似,但是又具有自己的風格。”劉仁軌看著李好指揮著人忙碌著這些的時候,在一邊出聲道。
“嗯,有點,這就跟我們大唐境內各個地方的菜式不同差不多,不過他們這邊區別更大而已。”李好聽後回道,兩個地方一個在大陸的最東邊,一個在大陸的最西邊,兩邊的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慣明顯就不相同。
“我們先進食吧,吃完之後我還要準備去一個地方看看那邊的水城,那邊跟我大唐江南水鎮一般,可以去看看怎麼樣。”準備好了宴會後,李好招呼劉仁軌一起。他想要去的是後世的威尼斯,現在那裏是什麼樣子,這個李好還不知道。
就在這時,一次突然產生的事情打斷了李好在意大利這邊的悠閑生活。一場不知道發源於那裏的瘟疫開始在歐洲腹內的反抗大軍中蔓延,造成了大批士兵的死亡。反抗軍跟法蘭克國家僵持在一個城市的攻堅戰找那個,這個僵局持續了一段時間後,反抗軍再次向加法城發動進攻。
不過這次他們采用了新的“武器”,他們用巨大的拋石機將無數染病身亡的反抗軍士兵的屍體發射到城內。很快,被圍困的城內到處堆滿了死屍。麵對這些已被瘟疫感染、正在腐爛的屍體,法蘭克人不知所措,他們不知如何處理,更不了解傳中的瘟疫到底有何威力。幾後,進一步腐爛的屍體汙染了這裏的空氣,毒化了這裏水源,而恐怖的瘟疫也隨之爆發了。
被圍困的城中很快出現了許多被瘟疫感染者,患者開始時出現寒戰、頭痛等症狀,繼而發熱、譫妄、昏迷,皮膚廣泛出血,身長惡瘡,呼吸衰竭;快則兩三,多則四五,就紛紛死亡。
由於患者死後皮膚常呈黑紫色,因此人們將這種可怕的瘟疫稱為“黑死病”。對這種可怕疾病,法蘭克人是一無所知,更不知道它就是鼠疫,一種由鼠疫杆菌引起烈性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