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史玉柱帶團隊的10條邏輯(1 / 2)

史玉柱帶團隊的10條邏輯

卓越談

史玉柱是具有傳奇色彩的創業者之一,無論是在高峰還是低穀,他都有一批無比忠誠的員工,陪伴著他東山再起,哪怕是發不出工資的時候也不離不棄。在人才流動率居高不下的今天,這不得不讓我們反思,史玉柱到底是如何帶隊伍的?

1.創業初期,股權不能分散。民營企業,創業初期,股權一定不能分散。到一定規模之後,可以股權分散,尤其上市之後,股權更應該要分散。但是,中國的民族特性決定了,在創業初期的時候不能搞像五個哥們兒每個人1/5的股份——這種公司十有八九是要出事的。

2.團隊對領導人也有考驗。一個團隊好不好,首先作為核心人物你的老板做得正不正;你做得不正,這個團隊肯定會散掉。首先他們會觀察你,第一你是不是一個斤斤計較的一個人,你大不大度,如果是一個小肚雞腸的人,一有風吹草動,他們肯定就會離你而去。第二點你對人真不真誠。如果你對你的部下內心不真誠,你會在你的言行上表現出來。我自我感覺,我的缺點很多,但我對我的部下很真誠,這樣彼此容易建立一種信任。

3.弄明白員工為什麼要跟你幹。感情有時候有不可替代性,除了感情因素之外,員工跟著你幹主要追求什麼?要仔細羅列,能羅列出幾十點,但我認為其中兩點是最重要的:第一點收入。這個過去可能我們羞於啟齒,包括我第一次創業的時候,老是用事業心、企業文化想去淡化這個,事實上是不對的。為了錢這是很正當的,我跟你幹,我要獲得一個好的收入,我要改善我的生活,我要提高我的生活質量。既然非常正當,就可以放在桌麵上去說,在條件允許的時候應該滿足他,他作出多少貢獻你就應該給他多少報酬,所以上級對下級一定不能摳。員工該拿的錢一定要給他拿,除了正常該拿的錢之外,如果他有貢獻的話你還是要給特殊的收益,這是第一點。

第二個追求是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這個跟之前我說的事業心相關,他總是想個人的價值實現得到上級、同事以及同行的認可,你就要創造這樣一個環境,這樣一個條件,你要給他搭舞台。

4.不用空降部隊。過去十年之內,至少五年前吧,凡是用這種方式引入的,中國的企業成功概率非常小。為什麼會失敗呢?固然他有可能很有本事,但是有沒有本事是相對的。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特點,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在其他的企業裏麵,是個人才,那隻能說在那個特定環境下,是個人才。換了個環境,你就不一定是人才。再一個,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你已經積聚一個隊伍了,這個人即使是個人才,但是原來的隊伍根據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不會接納他的。你老總、董事長再怎麼扶他,隻要中層幹部抵製他,隻要內心裏每個人稍微抵製點,他工作都展開不了。但是你也不可能引進一個大海歸,就把所有過去的人通通都換掉。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呢,現在外麵知名度高的說是人才的,實際上有很多也不一定是真人才。因為是真人才的人啊,往往是不愛說話。實際上,真正的人才很少說這句話——“我很能幹”。

5.選人標準:又紅又專。紅,指人品好;專,指他的業務好。紅,我想稍微有一點經驗的人,其實他的人品早期還是能看出來的;專,其實很大部分跟培養有關。你如果給他放那個位置,卻不授權給他,那他永遠專不了。你要把他放在那個位置上,還要授權給他,然後就培養他。當然我有一個特點,其實我挺保守的。一般關鍵崗位用人,我都是用跟我10年以上的人。幾個關鍵崗位的人,跟隨我差不多都在15年以上。這種人,能力你肯定了解了,跟你3年你就已經很清楚了,紅的問題自然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