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呼海嘯般的拊掌和歡呼聲中,陳文為安有福別上了華夏複興會正式會員的徽章,並讓他到軒轅黃帝像前上了香。
接下來,關於預備會員的表彰繼續進行,不過如安有福這般得到了特別晉升的隻有兩個,一個是安有福那一戰時的部下,而另一個則出自義烏營。這三個人盡皆出自明軍遭到督標營夾攻的左翼,當時的左翼戰場確實是最為艱難的,他們憑借著自身的努力帶動著士卒嚴守戰陣,為中軍和右翼擊潰當麵敵軍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這樣的例子並非沒有,但是非會員的自然不會在內部集會中表彰,而是在軍中進行,此間自然也無需占用有限的時間了。
除此之外,審核期結束得到了確認通過的預備會員也很有一些,成為正式會員後他們就可以參與會社內部的事務以及獲得保舉其他人員成為預備會員的權利。自然而然,明裏暗裏也將得到更多的信任。
華夏複興社的規模還很,不過照現在的度展下去,用不了多久,陳文就可以開始進一步通過這個組織來加強其對浙江明軍的控製了。
想要成功,就要付出努力,這是陳文所堅信的真理。沒有什麼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不過使用一些特殊的手法來加快這個進程還是有可能達成的。
想到這裏,陳文突然萌了將孔衍楨展進華夏複興會的念頭,一個十七歲的少年郎最是容易煽動的,想要展進來應該不會花費太大的力氣。而一旦有了孔子嫡孫的加入,更是可以加強華夏複興會在儒家士大夫和普通百姓心中的分量,有利於吸納更多有理想、有抱負的儒家士人加入其間。
到了那時,莫是閹黨了,即便是在東南勢力極強的東林黨,那等以同窗、同年聯係起來的黨派也根本不會再有資格與華夏複興會相提並論。
拋開這些浮想聯翩,事實上,眼下還有更為重要的事情要做。
浙江講武學堂裏已經開啟了正式訓練衛所軍官的課程。不同於私塾式的教育方式,陳文並不打算教出一群之乎者也的儒生,也沒有弄出一群全能選手的打算,就像是在軍中掃盲和培訓參謀軍官那般,一個班五六十人的大班教學,隻要能夠完成基礎的課業,擁有對分配到的工作的執行能力就夠了。
這樣一來,通過這等工業化的流程就可以批量生產新舊占領區急需的衛所官員,至於他們是否有著進一步擴充知識麵以及通過學習提升工作所需能力之類需求,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了。
同樣的道理,文官方麵陳文也打算這麼做。不過在當下,師生的關係可是大殺器,武學一向不受重視,兵為將有的傳統思想依舊存在,講武學堂就還可以有從權的可能,但是一個訓練文官的學堂的校長名義眼下的陳文卻是萬萬不能染指的。畢竟這浙江明軍的占領區雖然高皇帝遠,但是現階段陳文也不打算去做那些太過遭人忌諱的事情,除非有特別的必要。
既然如此,陳文便去與孫鈺商議成立針對民政官員進行訓練的部門,名義上還是由金華知府衙門來負責,其任務也是在科舉無法進行、廣大有功名的士人不願向明廷效力的今為明軍的新占領區訓練文官,以便進行統治,增強明軍的實力好進一步擴大占領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