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星君(下)(2 / 3)

“新河之戰的同時,戚少保在寧海一舉擊潰倭寇,倭寇死傷兩百餘人,而戚家軍僅一人輕傷。可就在這時,戚少保卻得知,一支倭寇已經抵達了距離府城二十裏的精進寺。”

“於是,戚家軍立刻整裝,一夜間奔襲一百一十裏趕在了倭寇前到達府城。而這時,倭寇已經出現在了兩裏外的花街,戚少保當機立斷命令煮飯,然後告訴將士們打敗倭寇回來吃飯。”

“軍令如山,戚家軍的將士們忍著饑餓,又趕去花街,看見倭寇直接開幹。是役,戚家軍斬首三百零八,生擒二人,溺死不計其數,並救出五千多百姓,而己方僅陣亡三人,最誇張的是等回到府城時,飯還熱乎著呢。”

“此戰之後,戚少保連戰連捷。至五月二十七,戚家軍共計擒斬倭寇一千四百二十六夷,焚溺死者四千有餘,而己方累計陣亡不到二十,史稱台州大捷。”

看著場下歡呼的人群,陳文喝了口水,待重新安靜後繼續開講。

“台州大捷後,戚少保升任都指揮使,戚家軍增募兩千人,達到六千之眾。而倭寇在發現戚少保不好惹之後,立刻轉而入侵福建。”

“嘉靖四十一年,戚少保受命前往福建抗倭。抵達福建後才知道,那裏的情況比浙江還差,倭寇在福建數十人就敢侵擾地方,而當地軍隊卻束手無策。有鑒於此,戚少保決定擒賊擒王,帥軍進攻福建三大倭寇巢穴,而第一個目標就是橫嶼。”

“橫嶼是福寧州寧德縣東北的一個島,離岸約有十裏,和大陸之間隔著淺灘。漲潮時,海水將島嶼與大陸分開;潮退後,則滿是泥淖。倭寇在島上修築防禦工事,侵占已經長達三年之久。”

“眼見於此,戚家軍在途徑的地段鋪上幹草,隨著戚少保的鼓聲向前爬行。到達橫嶼岸邊後,戚家軍結陣進攻,倭寇大敗。此戰,斬首三百四十八級,生擒二十九人,解救百姓三千餘人,而己方僅陣亡十三人。”

“橫嶼之戰後,戚家軍夜襲牛田,擊潰上萬倭寇,斬首六百八十八級,無一人傷亡。隨後強攻林墩,在被漢奸出賣的情況下,斬首九百六十級,俘虜二十六人,溺死燒死三千餘人,己方陣亡九十人。”

“三戰之後,戚家軍名震下,福建倭寇偃旗息鼓。十月,戚家軍返回浙江。十二月,朝廷任命戚少保為分守台、溫、福、興、福寧中路等處副總兵。”

“戚家軍回返浙江後,倭寇氣焰複熾,興化府淪陷,福建震動。嘉靖四十二年二月,戚少保再赴義烏招兵一萬人,其中包括吳惟忠的弟弟吳惟賢。四月,戚少保領軍抵達福建。五月,福建巡撫譚綸以戚家軍為中軍,俞大猷為右軍,劉顯為左軍進攻倭寇據許家村,斬首兩千餘級,僅陣亡十六人。”

“此後數年,戚少保與譚綸、俞大猷、劉顯、湯克寬等將領配合作戰,曆經大五十餘戰,徹底消滅了侵犯福建、廣東的倭寇和勾結倭寇的吳平等部海盜,到隆慶元年東南沿海倭亂平息。”

講完了戚繼光平定倭寇,陳文長舒了一口氣。這個故事是從他第一打算講古開始就在準備的,期間又是四處借書,又是苦思冥想,總算是把稿子準備了出來。

而平海衛之後的很多數據,他自己已經記不清楚了。所幸如許多的數據衝擊下,他玩了個春秋筆法,一筆帶過,場下的眾人也沒有要求他詳細的講下去。

休息了片刻,陳文又開始講述戚繼光北上守禦薊鎮的故事。

“隆慶元年,先前在戚少保考武舉會試時來搗亂的俺答數犯邊地,而土蠻亦同時入寇,進犯薊鎮,北疆形勢開始嚴峻。十二月,戚少保奉命北上練兵,到京師不久,便上《請兵破虜四事疏》。”

“隆慶二年二月,戚少保出任神機營副將。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否。開篇時我曾過,這個職務戚少保的父親曾經坐過,也算是子承父業了。”

“隆慶二年五月,朝廷任命戚少保總理薊、昌、保練兵事務,節製三鎮與總督同。隆慶三年正月,朝廷破例以戚少保總理兼任薊鎮總兵,鎮守薊州、永平、山海關等處。”

“期間,戚少保屢次上書,修繕長城,並增設三千餘個空心敵台,極大的加強了長城的防禦能力。”

“隆慶三年二月,在譚綸和戚少保的要求下,已經升任為薊州東路副總兵的胡守仁將軍奉命帶三千義烏兵到薊州。第二閱兵,突降大雨,眾軍盡散,唯三千戚家軍立於校場。時暴雨如瀑,戚家軍將士站在雨中紋絲未動,北方邊軍驚駭。”

“同年,戚家軍北上薊鎮兵力增至約一萬,到了隆慶六年已至二萬。戚繼光以這批部隊為骨幹,編練薊鎮官兵,有效的提高了北方邊軍的戰鬥能力。”

“隆慶二年,朵顏部酋長董狐狸率領三萬韃子入寇,戚少保以車營抵擋,並親率八千銃騎突襲董狐狸牙帳,全殲朵顏部三萬人,俘董狐狸侄子長昂,董狐狸僅以身免,逼得董狐狸扣關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