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郎君,你爺爺被人打了。”
“什麼?誰打了我爺爺?”
南宋,臨安城郊,一處窩棚小院之中。
一位五六十老者臥躺在一張床上,一個十五六歲少年則是在院子裏用瓦罐熬煮湯藥。
“我說您老人家,能不能少管一點閑事,你看看您都一把年紀了,竟然為了和別人爭風吃醋把自己腿腳摔傷了,這也太……”
“臭小子,你是皮癢了是吧,一天不打上房揭瓦啊你,等我胳膊腿好了,非得打的你屁股開花不可。”
“您現在倒是來打我啊?”
“你……你這個臭小子,我看你就是想把我氣死,然後你就好接手我老人家的家產。”
“哎哎哎,我說老頭,你有啥家產能夠讓我接收的?咱們說話得講一點良心好吧,你除了就這個破院子之外,你還有啥啊?”
“咳咳……臭小子,你當年淪落為乞丐,要不是我老人家好心收留你,你早就餓死了……”
“一碼歸一碼,你收留我,我答應給你養老送終,這就抵消了,你還想讓我讀書考科舉,這就有些過分了啊!”
少年說道:“而且,要不是這麼些年來我給你寫話本,你的評書能有這麼多人聽嗎?你倒好,愛管閑事,隻要看到有人可憐你就同情心泛濫,好不容易掙些錢,就被你給送出去了,要不是這樣,咱們早就住進城裏去了也說不定。”
“這你還說道點子上了,要不是我老人家同情心泛濫,當初就不會收留你,不然哪有現在的今天,每天累死累活還要供你吃供你住還要供你穿……”
“我說你們兩個就不要貧嘴了。”這時,隻聽院門吱嘎嘎一聲被人推開,進來了一個五六十歲的老婦人。
老婦人提著一個竹籃,上麵用布蓋著,走路時還一瘸一拐的。
“趙奶奶,您來了。”見到老人,張小川連忙上前迎接。
“你們兩啊,隻要在一起就一天到晚說一些不正經的話,能不能消停點?”趙奶奶來到張小川麵前打開竹籃,從裏麵拿出一個陶碗和一雙筷子遞給他說道:“拿著,這個是你的。”
“謝謝趙奶奶。”張小川接過碗,連忙道謝,陶碗裏麵盛的是飯菜,於是張小川一邊吃飯一邊給老頭熬藥。
另一邊,趙奶奶則是繼續提著籃子進了屋子,並且親自給張老頭喂飯去了。
其實,張老頭和趙奶奶並不是兩口子,但在張小川看來兩人卻勝似兩口子,因為張老頭賺的所有錢幾乎都是花在了趙奶奶身上。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趙奶奶是一個好人,好到什麼程度呢,和後世電視中報道的,收養了上百名孤兒的那一對老夫妻一模一樣。
而趙奶奶,就是後世中那收養了上百孤寡兒童的古代版。
老奶奶原本一開始隻收留十幾個孩子,直到遇到了張老頭後,收留的數量就越來越多,還好趙奶奶是本地人,有著一座祖傳下來的大宅院,不然還真安頓不了那麼多人。
“既然沒錢了,那就縮減一些吃食,等我傷好了,就好了。”
突然,張老頭的話語傳入張小川耳中,頓時就把他吸引了過去。
“你小聲點,別讓小川聽見了。”接著一個很小的聲音響起,口氣似在責怪。
“怕啥,他都這麼大了,是該承擔起一些責任了。”張老頭的聲音繼續說道,隻是聲音明顯小了下去,如果不是張小川此時正貼著窗子聽,根本就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