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形勢大好不是小好(2 / 2)

現在跟著葉東哥,一年下來光工資就有三萬六,加上每個月的將近,還有年終獎,翻過年去我就能把婚事兒辦了!”

葉東一笑:“說的沒錯,兄弟們,我們並不是生而受苦,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幸福,現在機會就在眼前,好好幹吧。”

第二天,葉東的合作社正式開始運轉,王振,柱子,大毛等幾個骨幹不斷地奔走於村裏,養殖場,還有市區之間。

一時間,葉東的合作社高薪招人的消息,傳遍了桃源村,設在村委會的報名店裏麵,早早地就排起了隊。

不隻是現在閑在家裏專心務農的那些年輕人,甚至有不少在磚廠打工的小夥子,也紛紛打聽,看看這個養殖場的待遇,是不是真的像傳言中說的那麼好。

新職工的底薪比起王振他們低了五百塊,但是如果加上獎金,那可要比在磚廠累死累活的幹,還要高出一半呢!

農村人,其實非常看重自己的莊稼地,哪怕是待遇和磚廠相當,甚至低的不多,隻要能讓他們騰出時間來務農,他們也是非常願意的。

更何況,養殖場就在村後,抬抬腿就能到家,還有什麼比這份工作更合適的,更別提這裏的待遇,甚至還要比磚廠高了。

短短一上午,就有二十來個人前來應征,大毛把這些人的信息記錄在一個本子上,等著葉東從城裏回來定奪。

到了第二天的時候,甚至連鄰村的青壯年勞力,都來打聽,看看外村青年能不能也來這裏工作。

在商量這件事情的時候,葉東考慮了很久,最終還是決定,優先錄用本村的青年,畢竟合作社是依托著桃源村的資源建立起來的,招工本身,也是對桃源村村民的一種回饋。

但是後麵的情況有些出乎葉東的意料,還沒等本村村民優先的告示貼出去,越來越多的外村青年來到桃源村,不斷地在村委會門前打聽招工的信息。

想到這裏,葉東和範東明兩個人商量了一番,最終,葉東拍板,臨時在四十人的招工基礎上,增加十五個名額,專門針對外村青年。

在外人看來,葉東有些太好說話了,但是葉東有著自己的考慮,現在合作社已經在泥塘原有的基礎上,將養殖麵積擴大了一倍,卻依舊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將養殖場向外村延伸,是遲早的事情,到時候自己找到隔壁葛家莊的村委會,人家坐地起價,自己一點討價還價的籌碼都沒有。

但是如果那個村子,有十幾二十個年輕的壯勞力,靠著養殖場吃飯,那麼葛家莊的村委會,就不得不認真考慮葉東的請求了。

因為那個時候,如果葛家莊村委會搞得太過分,得罪了葉東,很有可能會砸掉本村不少青壯年勞力的飯碗,在現如今村民一人一票選舉村委會的前提下,他們可不敢輕易開罪葉東。

現在看上去好像是多養了幾個人,但到時候剩下的擴張成本,遠遠比發出去的這些工資要高得多的多。

葉東有些小腹黑的打著字節算盤,一周之後,招聘工作落幕,四十個基礎名額,全部交給了本村的青年,在此之外,還招手了十五個葛家莊的青年。

一時間,合作社的人手兵強馬壯,而胖老板那邊的市場拓展計劃,也有了眉目,市區內有兩家自助涮烤餐廳,答應收購小龍蝦,來充實自己的餐桌。

葉東很清楚,這種趨勢很快就會在市區的餐飲界蔓延,到時候,整座城市對於小龍蝦的需求量,將會呈現井噴的趨勢。

這不由得讓葉東感慨,如果自己抱殘守缺,隻是想著靠著自己一個人販運小龍蝦給胖老板,恐怕也就是每天二百來斤的銷量了。

而且現在已經是夏末,天氣涼下來之後,夜市攤的生意也會出現下滑,現在找到新的門路,正是最合適的時候。

為此,葉東在胖老板的引薦之下,專程拜訪了這兩家自助餐廳的老板,見麵的地點,就選在其中一家叫做九龍涮烤城的餐廳的雅間裏。

這天下午,葉東開著那輛破破爛爛的二手麵包車送完貨之後,準時來到九龍涮烤城,一進店門,就看見胖老板正坐在一張桌子前等著自己。

“兄弟!快來!”胖老板對著葉東連連招手:“好事成雙,好事成雙啊,今天這兒的蔣總有一個朋友也來了,他也對小龍蝦很感興趣,一會兒你好好表現,搞不好又能打通一條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