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的黃金時代是有代價的,或許是等價的資本,又或者是閃耀背後的痛苦。一個模特的黃金年齡是15-25歲,一個品牌大概也是10年,如果10年的時間還不能成就一個品牌,創始人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彌一葉一直覺得自己錯過了,服裝設計專業畢業後沒有做服裝,而是做了一個時尚編輯,一編就編了10年,她已經是一個32歲的老編輯了。畢業前她翻了2個月的招聘網站,準備了一份精美的簡曆,卻發現她所在的城市沒有一個入時的品牌,本土的時裝品牌就兩字——本土。與其在這些跨不近國際線的品牌裏消磨自己的才華,還不如直接去做時尚雜誌編輯,平時接觸的品牌可都是真正的國際一線大牌。
《流行》雜誌就是這樣一本雜誌,已經在國外時尚界縱橫了20多年,2006年由一位很有品位的主編引進國內版,4月份剛創刊就暢銷雜誌界。
彌一葉的簡曆很好看,很快就麵試通過了,現在已經成為資深時尚編輯了,這個行業總是有很多新鮮人新鮮事,當然,那些鼎盛之後就消失在人海的模特也是非常多的,差不多每三年就換一波新麵孔。
這期的雜誌專題是東方設計年鑒,一葉今天要采訪的是本地的服裝大企業戴氏集團,這家企業成立剛3年,就迅速在女裝市場上占領一席之地,新一季發表的代言人是最近很紅的少女偶像組合歐陽三姐妹,今季的海報登上了各大商場廣告欄,這期的《流行》雜誌也預約了一期創始人兼設計總監的人物專訪。
一葉從出租車上下來,正在戴氏集團大樓門口。穿著裸色的無袖西裝套裙,內搭的一件白色背心,鞋子是今年新款的番茄紅色絲絨綁帶涼鞋,挎的包包是暗紅色手風琴包,及肩頭發染的是灰棕色,塗著珊瑚色的唇釉,蹬蹬蹬地走近了戴氏集團大樓。
進門是前台大廳,大廳的沙發區坐著幾組客人,有一個老外打開30寸的大號行李箱,兩邊都是這季新出的麵料樣品,供這裏的設計師挑選,雙方英文夾雜著中文熟練地溝通著。
“你好,我是《流行》雜誌社的編輯彌一葉,我約了你們的設計總監戴先生今天做采訪的。”
前台禮貌的接過一葉遞來的名片,然後打了個內線電話。
“Saya,《流行》的編輯過來采訪了,在前台等。“
兩分鍾後,一位時髦的女士走了出來,一身貼身剪裁的斜開叉連衣裙,頭發特別長並且濃密柔順,保養這麼一頭長發是很費力氣的,比護理皮膚和服裝搭配難度大多了。
“你好,你就是一葉吧,我們老板今天一早就急著出差去了,你知道的,這行的大老板們有大活動,戴總是必須參加的,他的時間都是需要分身的,比如今天我就是采訪的分身之一,你要問什麼就問我吧,我是公司的運營總監Saya。“
“了解的,Saya你好,跟你采訪效果是一樣的,不過,關於大片攝影的事怎麼解決呢?“
“哦這個啊,我們老板有很多大牌攝影師在公司辦公室和品牌店麵拍攝的大片,你可以任意挑選,照片我們都給你們獨家的,可以嗎?“
“好呀,沒問題,這次專題是行業設計年鑒,我們可以拍一些新季的樣衣展示和設計師工作的圖片嗎?“
“這樣吧,我帶你先參觀一下我們公司,我們邊走邊聊,我們設計一些工作場景,事後我讓攝影師拍給你。“
Saya露出最專業的微笑,帶一葉進了大樓電梯,戴氏集團很配合媒體,這次的采訪很順利,中午還請一葉吃了午飯工作餐,下午下班前,采訪終於完成,一葉帶著一些照片小樣和文字錄音,回到了《流行》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