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慶一次寒潮天氣特點及禦寒對策(1 / 2)

德慶一次寒潮天氣特點及禦寒對策

科研◎農業氣象

作者:劉鳳君 王威  葉華忠 蘇崇升 曾嘉宇

[摘 要] 利用德慶測站觀測資料和Micaps資料,分析德慶縣2010年12月14日至18日一次寒潮天氣過程的天氣特點和環流演變過程。分析表明:此次寒潮天氣過程具有前期回暖明顯、降溫劇烈、濕冷開始、幹冷結束的特點,為一次較典型橫槽轉豎型的寒潮過程。最後提出防禦寒害的幾點對策。

[關鍵詞] 天氣學 寒潮 環流演變 德慶

德慶地處廣東中部偏西地區,屬亞熱帶亞季風氣候,夏長冬短,寒害天氣發生頻率也較北方低。根據《廣東省各類主要災害性天氣標準》中單站寒潮指標規定統計德慶單站氣溫氣象資料,發現德慶寒潮天氣主要發生冬季12至2月。1981~2010年,德慶寒潮天氣共發生12次,其中12月3次,1月8次,2月1次。近年來德慶農業經濟快速發展,柑桔、巴戟天、何首烏、西江玉桂等已規模產業化,作為農業高影天氣之一的寒害天氣除對蔬菜、禽畜、水產等有影響外,尤其對這些產業化農業項目影響嚴重,易造成重大損失。近年來影響德慶最嚴重的一次為2008年,據有關部門統計總經濟損失3777.5萬元,其中受凍害影響柑桔7萬畝,經濟損失達3162.5萬元。因此做好寒害氣象預報服務,可有力保障德慶農業經濟快速發展。

德慶最近一次寒潮天氣發生在2010年12月14至18日,17日出現了大麵積的低溫霜(冰)凍天氣,大部分鄉鎮最低氣溫在0℃以下,導致柑桔等喜溫的經濟作物不同程度受凍,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本文主要分析這次寒潮天氣過程的特點和環流演變過程,並提出防禦對策,以利於日後更好地做好寒害氣象預報預測和三農氣象服務工作,為防災減災提供參考。

一、寒潮天氣特點

分析德慶本站實況可知,本次寒潮天氣過程具有前期回暖明顯、降溫劇烈、濕冷開始、幹冷結束的特點。 11至13日潮濕陰天有小雨,日平均氣溫逐日升高。14至16日德慶降水明顯,48小時內日平均氣溫急劇下降10.1℃,16日最低氣溫4.9℃,17日過程最低氣溫0.1℃,全縣有10個區域站點最低氣溫在0℃以下;18日低溫霜凍天氣維持。19日最低氣溫回升至9.3℃,寒潮天氣結束。

二、天氣形勢分析

1.寒潮醞釀過程

500 hPa圖上,8至10日遠東冷渦維持,不斷有冷空氣在雅庫茨克地區聚焦堆積。11日08時,亞歐大陸中高緯環流維持兩槽一脊型;20時,橫槽在黑龍江—貝湖生成,同時孟灣上空南支槽出現。 12日,橫槽明顯加強,中脊後部等高線密集,華南副高加強。

對應850 hPa圖上,11日,遠東冷中心達-37℃,0℃線在淮河一帶。12日,0℃線在黃河一帶;關鍵區內(50~60°N,70~80°E)附近存在一個152 dagpm閉合阻高,20時高壓中心增強至160 dagpm,切變線南壓至南嶺附近。

對應地麵圖上,11日不斷有冷空氣從俄羅斯東亞北部地區南下堆積,冷高壓中心加強至1050 hPa以上,12日,冷高壓中心繼續加強至1052.5 hPa以上,華南處於脊後槽前。

2.寒潮爆發過程

500 hPa圖上,13日08時,橫槽西段向南下擺;20時,隨著中脊東移南壓,橫槽西段加強並南壓,東段則轉為東北—西南向,華南受南支槽前西南氣流影響。14日,西段橫槽繼續南壓,到16日20時橫槽已全部轉為豎,並與南支槽疊加成為強大的東亞大槽,槽的西北氣流引導寒潮主體迅速南下,17至18日整個中國處於槽後西北西氣流中。

對應850 hpa圖上,13日20時, 關鍵區內冷高壓中心為160 dagpm,0℃線南壓至長江流域;14日,冷槽東段轉豎,0℃線已過長江。15日,橫槽西段繼續南壓轉豎,切變線自北向南影響華南地區,0℃線南壓至南嶺一帶;16日08時,160 dagpm冷高南壓至四川,切變線出海,華南受一致的偏北風場控製,0℃線抵達華南中部地區。17日,廣西轉受東到東南風場影響,粵東為東北風場影響,暖脊快速建立,0℃線回推至黃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