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錦年
當你讀到這篇文章時,我正一個人搭乘飛機從中國飛回美國。我一個人去中國跑馬拉鬆,一個人待在酒店的房間裏(基本上是這樣),一個人在北京城裏遛彎兒,一個人在當地的餐廳裏吃飯。
一個人的狀態對於我來說已經習以為常。
有時,別人會問我,“Tyler,如果和同伴一起去旅行不是會更有意思嗎?”
我的答案總是:“或許吧。”
和朋友或是親密的人一起去旅行的確可以是一次難得的經曆。直到一起走過山川河流,你才能真正了解他們,這或許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或者完全相反)。
但是,較之有人陪伴,我獨自旅行也快樂多多。這種經曆很特別,但的確讓人享受其中。當我踏上一個人的旅行,我了解的是自己,了解自己的優勢、知曉自己的軟肋、知道自己缺乏安全感。每次旅行回到家,我都能感受到自己變得更好、更強大。
獨自旅行不是唯一可以讓人受益的經曆。生活中處處都有這樣讓人滿血複活的機會。
內向人眼裏的世界
如今,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觀點——總是獨處會讓外界覺得你格格不入——至少在美國是這樣的。我們讚揚性格外向的人——他們知道如何在一群人中應對自如,有一個龐大的朋友圈。我們總是認為隻有團隊合作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認為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認為合作是未來的唯一出路。
但事實是,幾乎一半事實都與此相悖。我並不同意這種說法。有時,這種提倡外向的論調如此之強烈,以至於當我不願參加派對時、不願在一個大的團隊中工作時、不願成為眾人的焦點時,我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每當看到朋友外出,自己卻情願宅在家裏時,我會問自己這是怎麼了?看到同事通力合作完成商業項目,我卻更喜歡獨自處理工作上的事兒時,我會覺得自己好像哪裏出了問題?
但我從身體到心理沒有任何問題,非常健康。我隻是一個內向的人而已。相關數據統計,你有50%的幾率也是一個內向的人哦。
如果你也是這樣,那麼歡迎加入性格內向者俱樂部。因為我們都喜歡獨處,所以這裏沒有任何會議,但至少你可以聊以自慰,知道不止自己有這樣的感受。
對於我來說,作為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偶爾也會享受一下外出的喜悅、和朋友在一起或者稱為眾人的焦點。但這些並不是我生活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開啟”社會生活模式與大家相處對我來說很有意思,但我隻能負荷起有限的社會模式開啟次數。當我舉辦了一次宴會,那麼第二天的行程就必須空出來,因為我知道,身體需要休息、精力需要恢複。
如果我在一個小組內工作,千萬別讓我去參加頭腦風暴——因為我想不出任何有用的東西。但是如果能讓我一個人待一會兒,去思考思考,你一定會為我的點子而感到驚喜。
如果你想約我跟你的朋友一起出去,那麼就約在安靜一點、我們可以聊聊天的地方吧!我交朋友的價值在於更多的了解你而不僅僅隻是在你的周圍打轉。
如果你是性格外向的人,不要因此而覺得這篇文章沒有用處。我可以在人群中玩兒的開心,同樣地,你也可以在獨處的時候找到樂趣。獨處讓人享受其中,處理好一個人的生活是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至少,獨處是一種有用的生活技巧。你不能總是讓別人圍著你轉,所以能快樂地讓自己一個人待著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我獨處時就是仰仗下麵的13個竅門。它們讓我的生活更有意義。
不論你是否是一個內向的人,都可以嚐試著讓自己走進一個充滿外向者的世界裏;或者讓外向的朋友學習到更好的獨處方式。不論你是一個嚐試走進外向者的世界裏的內向者,還是一個學習如何更好獨處的外向者,我希望這些竅門於你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