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少了一隻(2 / 2)

“這個洞最近一次是在清末的時候打開過!”琳突然走了過來。

“這裏幾百年才開啟一次?”我有些驚訝了。

在手電光中,我見琳點了點頭,我暗暗地讚歎,這也太神奇了吧!古代的人就能創造這麼宏偉的東西麼?不會真的是什麼天外來客所搭建的吧?

而且這棵樹也是很奇怪,因為他的高度已經超乎了我對樹木高度的理解,而且從地麵到在下麵都應該有接近兩百米了,而且到這裏似乎還不是樹的根部。

那這棵樹要是被發掘出來,能可就是大新聞了,我用手電光仔細的觀察著這棵樹,我發現這一節沒有了麒麟圖案,而是一些彎彎曲曲的紋路。

“這不是真的樹!”琳突然說道。

嗯?這不是真的,我急忙摸了摸樹幹,隨即一股金屬的冰涼從我的手掌傳便我的全身,加上這裏麵本來溫度就相對外麵而言低了很多,讓我打了個哆嗦。

從手感來感覺,應該是金屬的,對是青銅!我仔細看了看,因為我讀書的時候比較喜歡曆史,就有看過關於青銅的描述。

青銅是冶煉鑄造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銅是在紅銅中加入鉛或者錫而煉製成的合金,而青銅這個名稱是現代的人們給命名的。

古時青銅是黃色偏紅,而埋在土裏後顏色因氧化而青灰,所以人們就把這種銅合金叫做青銅。

雖然青銅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被人類製造出來,但當時一般沒有被用作人工用具,而青銅器最早是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

而中國青銅器文化的發展劃分為三大階段,即形成期、鼎盛期和轉變期。形成期是指龍山時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時間約一千六百餘年,也就是中國傳統體係的青銅器文化時代;轉變時期指戰國末期-秦漢時期,青銅器已逐步被鐵器取代,不僅數量上大減,而且也由原來禮樂兵器及使用在禮儀祭祀,戰爭活動等等重要場合變成日常用具,其相應的器別種類、構造特征、裝飾藝術也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

而這一段就是我事後在網上搜索的一些資料了,而且青銅器大多數都出現在古墓之中。

我看著這巨大的樹幹,這麼大的青銅樹幹,當時的人類能造出來嗎,而且在樹幹上那密密麻麻的紋路,全部用手工雕刻而成,就以我們現在的科技,也是需要很久的,更何況是這百米的青銅樹幹!

不過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我記得我在外麵的時候,發現這棵樹是活的,如果說它是青銅所鑄,又怎麼會長出那麼鬱鬱蔥蔥的樹葉呢?

結果我仔細的觀察,我發現在這些細小的紋路上有著無數細小的洞,我順著樹幹看了下去,發現在這些樹幹與地麵接觸的周圍,有一個圓形的小溝。

小溝是用青銅鑲嵌入地下的,圍繞著樹幹包裹了一圈,這時我才發現,在圓環的一處有個手臂粗的洞。

我有些感歎了,他們這些圓,感覺比我用上圓規畫都還圓,而且那個小洞就猶如和圓環融合在一起一樣,接口處圓潤光滑,完全看不出是有著無數年月的東西。

我在想,難道以前這種課樹上會有什麼東西從裏麵流出來,然後順著這個紋路,一直流進這個小洞中?

當然我不會知道當時到底是幹什麼的,而且我也不是什麼考古學家,也不會去研究這些問題,不過如果時間能從來,我還是願意乖乖的坐在教室裏,聽著咒語開飛機。

也許我還真能成為一個有用之才,就不會像現在,一天都有著生命威脅,看著這些東西,我又是幻想連篇,我真該覺得我去寫小說應該會成為一個小說家。

不過我想了想,就我這文筆,讓我寫小說,我寫字都費勁,寫出來都能把人給憋死,我們還是從那天馬行空的幻想中回到現實吧。

我把我的目光從這棵樹上移了開去,憑借著手電光,在觀察著四周是否有什麼東西,我這一轉有發現了一些很奇怪的東西。

我在牆壁上發現了一些圖案,仔細一看就發現是麒麟的圖案,經過我的觀察,我發現這裏一共有十一頭麒麟。

他們的樣子看上去是一模一樣的,我看見了這些,就想招呼他們過來,我看了看,發現他們也發現了這些麒麟雕刻。

不過我看痕弋,似乎在思考著什麼,因為從他的嘴裏我隻聽到了一句話,那就是:“怎麼會少了一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