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變色龍的“隱身術”(1 / 2)

變色龍的“隱身術”

自然

作者:秦自民 毛恪成

變色龍與曾經稱霸地球1.6億年的恐龍都屬於爬行動物,在生命進化的過程中,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變色龍屬於有鱗目避役科,跟常見的蜥蜴算得上是近親,是一類適應森林樹棲生活的奇特而又有趣的動物。它們主要分布在非洲,環境條件優越的馬達加斯加島是它們的天堂,世界上大約半數的變色龍生活在這裏,獨有的種類將近60種。強大非凡的恐龍在63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弱小的變色龍卻一直繁衍至今,這不能不令人驚訝和好奇。人們對變色龍的興趣一直未減,關於變色龍的捕食和防禦本領不斷有新的發現。

以靜製動禦敵

變色龍行動遲緩,可以說是慢生活的倡導者,除了伸出舌頭捕食的那一瞬間,它們幹什麼都是慢吞吞的。它在樹上那種蹣跚搖擺的步態使天敵和獵物誤以為它就是被風吹動的樹葉。它從不追捕獵物,而是耐心地等待獵物進入其攻擊圈。

變色龍近乎聾子,不能耳聽八方,但有一雙碩大而明亮的眼晴,那絕對是生物進化的傑作。那雙眼睛很顯著地突起在三角形的頭上,並被厚厚的眼瞼環形包圍著。當變色龍靜伏在樹上時,唯有一雙眼睛不停地轉動,警惕地注視著周圍發生的一切。它有一種在動物界中十分罕見的能力,即每隻眼睛都能獨立自如地轉動,都有360°的視角,而且可以分別調節焦距,這就使它能真正做到眼觀六路。

變色龍的捕食武器與青蛙相似但技高一籌。其捕食利器是伸縮自如的長舌,其長度可以達到身體的1.5~2倍,而且舌尖上滿是凸起和腺體,腺體能夠分泌大量黏液粘住昆蟲。變色龍亮出長舌進行閃電式捕食,隻需20毫秒便可以完成一次突襲,並且一擊致命。與青蛙相似,變色龍的舌也是舌根在前(這在動物中是比較特別的),不過比青蛙的更長。變色龍的舌之所以能夠瞬間聚集巨大的能量像箭一般地射出去,是由於其有一個彈弓似的彈射器。

變色龍舌部有一個杆狀骨架就像彈弓的Y形支架一樣牢固地支撐著舌部組織。骨架外包圍著由彈性很大的蛋白質纖維構成的肌腱似的鞘套,就像彈弓的橡皮筋一樣。鞘套外再包裹著一層強勁的肌肉,肌肉會緊緊地擠壓舌骨積蓄能量。當肌肉收縮使鞘套拉伸到接近極限時,一旦接受到神經係統發來的指令脫離舌部的骨架,就會使儲存在其中的能量轉變為動能釋放出來,使舌頭閃電般地射出,正如鬆開拉得很長的橡皮筋讓彈弓上的子彈發射出去一樣。數百萬年前,自然界就進化出了如此奇妙的設

計,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隨心所欲變色

變色龍賴以在芸芸眾生中立足的看家法寶是:身體能根據需要隨心所欲地改變顏色。變色龍的顏色可隨環境溫度、光線、濕度的不同而隨時改變,使體色跟周圍背景融為一體,難以辨別,其變化速度之快令人不可思議。那麼,變色龍的隱身術的奧秘究竟在哪裏呢?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變色龍的變色是由於其透明的表皮之下的色素細胞的擴展或收縮,引起不同的色素細胞中色素顆粒在各層之間交融變換而造成的。不過,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生物學家米歇爾·米林科維奇最近否定了這個說法。他發現,變色龍不是通過色素來改變顏色的,而是靠調節皮膚表麵的納米晶體,通過改變光的折射而變色的。透明的納米晶體位於虹細胞層,在變色龍的色素細胞之下。變色龍可通過調節虹細胞內的納米晶體結構來改變光線的折射。當變色龍狀態平靜時,納米晶體呈密集網狀分布,折射出藍光。而當變色龍興奮時,納米晶體結構會變得鬆散,因此折射的光線呈黃色或紅色等其他顏色。更深一層的虹細胞中有體積更大、更不規律的晶體,可折射強光。虹細胞呈兩層分布是進化的新特點。這令變色龍可以迅速在有效保護色和鮮豔顏色間轉換,同時提供被動熱防護。其他爬行動物體內隻有一種無法變色的虹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