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書須有中心(1 / 1)

百家讀趣

作者:朱光潛

讀書須有一個中心去維持興趣,或是科目,或是問題。以科目為中心時,就要精選那一科的要籍,一部一部地從頭到尾讀,以求對於該科得到一個概括的了解,作進一步高深研究的準備。讀文學作品以作家為中心,讀史學作品以時代為中心,也屬於這一類。以問題為中心時,心中先須有一個待研究的問題。然後采關於這問題的書籍去讀,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諸家對於這問題的意見,以供自己權衡去取,推求結論。重要的書仍須全看,其餘的這裏看一章,那裏看一節,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就可以丟手。這是一般做研究工作者所常用的方法,對於初學不相宜。不過初學者以科目為中心時,仍可約略采取以問題為中心的微意。一書作幾遍看,每一遍隻著重某一方麵。蘇東坡與王朗書曾談到這個方法:

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次讀之。當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並收盡取,但是其所欲求者耳。故願學者每一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聖賢作用,且隻作此意求之,勿生餘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跡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做此。若學成,八麵受敵,與慕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

朱子嚐勸他的門人采用這個方法。它是精讀的一個要訣,可以養成仔細分析的習慣。舉看小說為例,第一次但求故事結構,第二次但注意人物描寫,第三次但求人物與故事的穿插,以至於對話、詞藻、社會背景、人生態度等等都可如此逐次研求。

讀書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係統組織。比如看史書,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與政治的關係,則全書中所有關於這問題的史實都被這中心聯係起來,自成一個係統。以後讀其它書籍如經子專集之類,自然也常遇著關於政教關係的事實與理論,它們也自然歸到從前看史書時所形成的那個係統了。一個心裏可以同時有許多係統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許多“部首”,每得一條新知識,就會依物以類聚的原則,彙歸到它的性質相近的係統裏去,就如拈新字貼進字典裏去,是人旁的字都歸到人部,是水旁的字都歸到水部。大凡零星片段的知識,不但易忘,而且無用。每次所得的新知識必須與舊有的知識聯絡貫串,這就是說,必須圍繞一個中心歸聚到一個係統裏去,才會生根,才會開花結果。

(選自《朱光潛談讀書》/朱光潛 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