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標在哪裏
卷首語
作者:冷鮮花
互聯網時代不再是一個靠先成功占領就能一統江湖的時代。它是屬於真正具有創新思維和堅守信念者的時代。創新者的路標總在自己心中,不會由別人定義。
春節前和一位轉型做電商外包業務的朋友做了一番交談。他是位思維活躍的85後,青島農業大學畢業的他在一家有機農業企業工作,和畢業後並不從事農業的諸多同學不同,他立誌在現代農業裏有所作為,但互聯網的浪潮衝擊了年輕的他,他於去年下半年加盟一家電商操盤企業,輔導傳統企業互聯網盈利。用他的話說,互聯網不是一個生意,而是一場革命,作為一個活躍的年輕人他要趕上這波浪潮。他在很短時間內組建了一支年輕團隊,雖然青島的市場遠不如北上廣等地理想,但他還是雄心勃勃地製訂了2014年度的目標。
這隻不過是受互聯網衝擊的一個小小範例。而這位觸網不久的年輕人對互聯網的所知也在摸索當中,眼下他的最多理解也還是處於電子商務層麵:“有機農業和特色農業應該利用互聯網造勢。外地的很多老板都已經開始利用互聯網,幫助自己營銷和招商,而青島這邊,老板還要普及思想。”
很對,我們都需要被普及互聯網思想。即便大家心裏沒底卻人雲亦雲地喊的聲音很大,生怕沒有互聯網思想就落伍了,可現實依然是又有幾人真正懂了互聯網思想?
即使是以互聯網思想經營“小米”取得成功的雷軍,從認為互聯網是個工具到理解互聯網是個全新的思想,也用了很長一段時間。雷軍將互聯網的核心思想總結為:專注、極致、口碑、快!並堅信這就是互聯網的顛覆性所在。
網上有關於“2014年注定是中國傳統企業轉型元年”之類的論斷,“2014年是最考驗企業的一年。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謀劃轉型。所有傳統企業都有非常嚴重的危機感,就是大家突然都找不到路標了!都不知道在互聯網時代如何轉型?未來之路如何走?企業最大的危機,不是當下的利潤多寡,而是對未來能否清晰把握!”
傳統企業果然都這般不淡定了嗎?急匆匆忙亂中能有怎樣的轉型呢?路標何在?
董明珠和雷軍的那場賭局一直在頭腦中縈繞,一家優秀傳統企業與一家優秀互聯網企業的精彩辯論給人許多啟示。
且不管很多人將董明珠定義為傳統思維,她和格力的專業專注精神和實業雄心確是締造一個優秀企業的核心基礎所在。雖然董的犀利風格與雷的低調內斂相去甚遠,但是格力和小米卻有不少相同之處。就如雷軍所言,互聯網絕不僅僅是電商,“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沒有過硬的技術,你是站不住的。你的產品一定要好到用戶想說出來。”
而雷軍關於互聯網思想的總結,很好地回答了爭論已久的一道難題:企業應該多元化還是專業化。互聯網時代給出的答案是隻有專注才會極致。小米的確做到了專注,小米手機的成功隻用了幾款產品,即便涉足了電視,雷軍的思維也是“我做電視就隻有一個需求,能不能隻做一款電視,就是為小米的核心用戶做電視”。因為隻有專注才能做到極致,而且極致地做好幾個產品比單純追求數量推出一堆讓消費者摸不著頭腦、徒增選擇難度更貼合市場需求。蘋果手機就是一個專注與極致的典型。
家電業沒有幾家企業不搞多元化,格力卻把自己定位為專業的空調製造商,在整個業界是一種難得的專注和極致思維。互聯網思想也好,傳統企業思維也罷,都隻不過是一種稱謂,誰最接近市場本質誰就有對路的思想。
“用互聯網武裝傳統企業,用新模式來做傳統的事情,是大勢所趨,這是任何企業擋都擋不住的。”雷軍的這番話給中國製造業運用互聯網思想轉型做了很好的注解,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轉型的過程中,互聯網是個十分好的助推器。而格力這樣的優秀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總比那些沽名釣譽的企業有著更大的可能性。
對於傳統企業重視互聯網的緊迫性,眼下的互聯網江湖大哥馬雲說過這樣一番話:傳統企業對互聯網模式往往先是看不見,然後看不起,最後來不及。而凡客的陳年說,我永遠不知道明天互聯網會發生什麼。機會在未來,隻要思想對路總會有出路。
傳統企業的確應該重視互聯網思想,但於惶恐中自亂陣腳或者盲目唱衰提前放棄都是自甘落敗,擁抱挑戰才是唯一對的姿態。別忘了,互聯網時代不再是一個靠先成功占領就能一統江湖的時代,它是屬於真正具有創新思維和堅守信念者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思想對路的創新者會層出不窮。創新者的路標總在自己心中,不會由別人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