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待各方探報紛紛傳來時,蕭遙審時度勢,立知時機已經成熟,於是趕忙叫來楊過與金輪法王,命二人即刻開始著手準備。二人自前兩天分別與蕭遙談過後,不管是否心甘情願,現在反正卻都是一樣地用心做事,因此一得吩咐,根本沒費多少功夫,一支盡皆由招賢館中高手組成的隊伍便秘密在大興城中聚集。
金輪法王遵從蕭遙的指示,召集的這些人中,武功最低的隻能與馬光佐相仿,有的甚至還略有不如,但即便如此,由於他們各有所長,因此在江湖中,基本上也都能夠算是一流的高手了,而這樣的一群人聚在一起,所代表的力量幾乎已經能與武林中一般的中小門派相抗衡了。當蕭遙帶著楊過,二人一起出現在這兩百人的麵前時,他分明能看到楊過眼中漸漸升騰起來的那種驚喜之意,而他心中也明白,恐怕唯有此時,楊過才第一次真正地感受到,“報仇”對他而言,並不再隻是一個那般遙遠的詞彙了。
另一邊,由於蕭遙已經公開對全真教宣戰,因此耶律齊也已遵從忽必烈的吩咐,來到了他的身邊,隨時聽候差遣。而蕭遙知道前番他奉命離間全真教內部時,已成功地將趙誌敬拉攏了過來,因此在與金輪法王和楊過分別密談過後,便吩咐耶律齊秘密修書一封,送到趙誌敬的手裏,令他無論發生了什麼事,在教內都要堅持求和,主張與蒙古軍隊妥協。於是,在蕭遙故意宣而不戰的那兩日中,全真教內部的爭論便一直沒有結束。
其實與上次蕭遙前來敕封的情況一樣,全真教內,仍是李誌常、王誌坦等人為主戰派,堅持抵抗到底,決不妥協,而趙誌敬一脈的弟子則以全真教百年基業,不能毀於一旦為由,主張與蒙古修好。這兩方勢力不斷爭執,但卻是誰也說服不了誰。在外患難除的情況下,便隻得將目光瞄向教派內部的中間派。但這兩方都不知道的是,這些所謂的中間派,正是完顏萍一直暗中收攏的那些人。
蕭遙在戰前便已料到了此節,知道遲早有此一日,因此早就傳訊給了完顏萍,叮囑她無論何時,都不要輕易暴露了自己的勢力,是以現在直到兵臨城下,完顏萍一係的人奉她安排,態度一直十分曖昧,既不表態支持抗爭到底,卻又不聲援趙誌敬的求和,而是保持中立。這三方勢力,相互間都企圖拉攏吞並對方,以增加己方的實力,但這般博弈,卻是誰都沒有能夠得逞。
恰在此時,一個如期而至的意外,卻令這三方再也沒有了內鬥的心思。他們所有的精力,都被一個突然攻上山來,自稱為“飛劍門”的幫派死死地牽扯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