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議既定,先前送蕭遙進寺的那名僧人自然便不再多管,交代蕭遙不要亂跑,在寺中一切聽從香積廚主事師父的吩咐後,他便匆匆而去,重新回到了山腰處的那個涼亭,繼續緊盯著金輪法王等人的一舉一動。
這人一走,蕭遙頓感輕鬆了不少,因為此時在少林寺內,隻要他自己不露出什麼破綻,那麼再無人會對他的身份產生懷疑。一念至此,蕭遙大感心安,在心中便開始籌劃起自己該如何探得所需的情報,但他知少林寺裏臥虎藏龍,往往火工之中也有身懷絕技之人,自己此時身處其中,稍有不慎就會露出馬腳,因此處處小心,連話也不敢多說半句,隻是裝作木訥地在廚房中劈柴搬炭、燒火挑水,忙了個不亦樂乎,且他故意在搬炭之時滿臉塗得黑黑地,再加上頭發蓬鬆,水缸中一照,當真是誰也認不出來了。
管香積廚的那位主事僧人見他做事勤力,心中的一塊大石總算是落了地,笑嗬嗬地對他讚不絕口,且一開始他還處處指導著蕭遙,待其漸漸熟悉了一些,便幹脆不管不問,放心地忙別的事情去了。而其他僧人見他如此勤懇,不管是什麼粗工都做,著實替他們分擔了不少壓力,因此也十分歡喜,均與他和睦相處。
如此這般隻到了晚間時分,他便已經與眾僧打成了一片。借著閑談的機會,他也確實了解到了一些少林寺內對於此次蒙古敕封的看法和意見,隻是這些信息都比較大眾化,僅能代表寺內底層僧眾的一些想法,且無非是覺得蒙古人生性殘暴,自己既身為漢人,那就絕對不能接受敕封,因為如此一來,那便與為虎作倀無異,因此都認為方丈也應效仿之前全真教的做法,將前來敕封的使節痛斥一頓,然後將其灰溜溜地趕下山去,這樣的做法,才稱得上是大快人心。
蕭遙在得知了這些信息後,卻隻是微微一笑,並沒有當做一回事,因為他明白寺中存在這樣的想法實屬正常。畢竟,在這些普通僧眾的心中,並無什麼合寺利弊之慮,有的隻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想問題,或是跟江湖中人一般,講究一個快意恩仇,或是堅持蒙漢不兩立的思想,隻求精忠報國。這樣的人並不在少數,但他們大多並沒有什麼發言權,所以蕭遙才一點都不擔心,他此行潛入少林寺,所要探聽的也並不是這些人的想法,而是寺中那些高層的想法,比如方丈。
固然,這些高層中可能也會有一些類似的激進派,對於最終的結果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蕭遙還是有很大把握,相信少林寺最終一定會接受敕封,因為之前他跟金輪法王提及的玄慈事件等,其實也正是他自己心中的考慮,在這般綜合分析之下,他才如此地胸有成竹。而且,這些人手握決策大權,他們的想法才是具有決定性的,如果一旦能夠隨時掌握,那麼此番較量的主動權便能重歸蕭遙手中,這樣一來,不管少林寺最終是否決定接受敕封,對於下一步該作何安排,他就都能做到心中有數,提前籌劃,那時進可攻,退可守,不至於事到臨頭自亂陣腳,這陣前偵察,其作用當真是不可低估,因此,蕭遙已暗暗在心中打定了主意,從明日開始,自己便要暗暗查訪。當天晚上,他便與眾火工一起睡在香積廚旁的小屋之中,次日一大早,還不到卯時三刻,蕭遙便隨著寺中僧眾一道起床,做起了早飯。正忙碌間,香積廚內卻突然闖進來了一個和尚,大聲叫道:“靜行師兄,方丈有令,蒙古國的使節明天就要正式拜寺了,要你提前準備好一應接待之物,不得怠慢。”那聲音由遠及近,自從進了香積廚後,便徑直奔向了蕭遙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