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少林之行(1 / 2)

一番郎情妾意的纏綿之後,小龍女靜靜地伏在蕭遙的胸膛上,兩人低聲竊語,均顯得異常滿足。此次一別數月,蕭遙大部分時間裏都是孤身一人,在縹緲峰靈鷲宮的密室中參悟陰陽內力,修煉天山折梅手和天山六陽掌。論及武學方麵,他固然是收獲頗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也確實衝淡了心中的落寞之意,但畢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對於小龍女,他始終十分思念,此時終於見到,當然是免不了要多多親熱一番;而小龍女自打上次在古墓中,因蕭遙立下的誓言與古墓派的祖訓相合,使她能夠下山之後,一顆心便徹底地屬於了蕭遙,在他離開的這段時間裏,每日倚門相待,說是望穿秋水也不為過。這般深情,天下間幾人可有?蕭遙自然也早就懂得了珍惜的可貴,因此此時擁著小龍女,他隻覺心中無限滿足。

二人相擁而眠,直到忽必烈遣人來請蕭遙到王府參赴晚宴之時,小龍女才依依不舍地為他穿好衣物,送別而去。蕭遙心知耶律齊此時投靠,恐怕並非隻是那麼簡單地掛個名字而已,很有可能接下來,忽必烈便將會有什麼重要的安排,而憑耶律齊的身份和能力,將來與自己並駕齊驅也不是沒有可能,甚至……他還會壓自己一頭。畢竟,耶律楚材雖說是金國後裔,此時比之漢人,境況和地位也好不到哪裏去,甚至連金國也早已滅亡,但在蒙古人看來,金人的地位始終還是要比漢人要強上一些的,哪怕在一直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推行漢化的忽必烈心中,也多少有一些這樣的想法,畢竟在草原上,是以強者為尊,金國雖亡,可他們當年的勇悍卻從未消亡,而漢地雖在,可南宋朝廷卻是一心苟安,這般對比之下,一向尊重強者的蒙古自然就會對金人另眼相待,而對表現孱弱的南人則就有些藐視了。這樣的觀念若是放在以前,影響倒還並不那麼大,畢竟蕭遙一枝獨秀,武如金輪法王,文似劉秉忠之輩,這些人皆不能與之比肩,忽必烈能夠仰仗的人中,蕭遙乃是頭一號,也可說是獨一份兒,但現在耶律齊一來,在文韜武略都不遜色於蕭遙的情況下,影響可就值得一提了。

蕭遙心中的目標,一直都是要做自忽必烈以下的第一人,真正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隻有這樣,等曆史上的元朝真正建立之後,他說的話才能起作用,他的主張才會有人支持,他才能在宋朝滅亡後,靠著自己的力量,盡力地去改變曆史上的種種不公正,唯有如此,他才能青史留名,繼而流芳百世。可現在,耶律齊這個競爭對手一出現,便立刻威脅到了蕭遙的地位,使他不由得生出了一種濃濃的危機感。在這種危機感的驅使下,蕭遙自然不敢掉以輕心,唯恐一步走錯,日後便是步步走錯,終致抱憾終身,因此此時,他便在心中打定了主意,無論忽必烈安排下什麼事情,能夠爭首功的就爭首功,即便爭不到,也要忽必烈能夠看到自己的功績。想到這裏,蕭遙雙目微凝,等來到王府晚宴之時,他已是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