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舌戰(2 / 2)

李誌常低聲道:“尹師兄定是受了趙誌敬的挾持,無力與抗。咱們須得暗中查明趙誌敬的奸謀,再抖將出來。現下尹師兄已有此言,若再爭辯,反而顯得咱們理虧了。”王宋二人點頭稱是,便隨著眾人參與交接掌教的典儀。

接任典儀行畢,趙誌敬居中一站,命自己的嫡傳弟子守在身旁,說道:“有請蒙古大汗陛下的天使。”這“天使”兩字一出口,王誌坦忍不住又要喝罵,李誌常忙使眼色止住。過不多時,四名知賓道人引著蒙古貴官和蕭遙走進殿來。趙誌敬忙搶到殿前相迎,笑道:“請進,請進!”

那蒙古貴官等候良久,心中早已不快,隻是蕭遙在旁,不便發作,這時又見尹誌平並不出迎,臉色更是難看。一名知賓的道人知他心意,說道:“本教掌教之位,自此刻起由這位趙真人接任。”

貴官一怔,轉惱為喜,笑道:“原來如此,恭喜恭喜!”說著拱手為禮。蕭遙心中暗歎一聲:“終究還是有此一節!”站在他身後兩步之處,臉上始終不顯喜怒之色。

趙誌敬側著身子引那貴官來到大殿,說道:“請大人宣示聖旨。”

那貴官微微一笑,心想:“原該由你這般人來掌教才像樣子。”當即取出聖旨,雙手展開。

趙誌敬跪倒在地,隻聽那貴官讀道:“敕封全真教掌教為……”李誌常、王誌坦等見趙誌敬公然領受蒙古大汗敕封,相互使個眼色,刷刷幾聲,寒光閃動,各人從道袍底下取出長劍。王誌坦和宋德方快步搶上,手腕抖處,兩柄長劍的劍尖已指住趙誌敬的背心。李誌常朗聲喝道:“本教以忠義創教,決不投降蒙古。趙誌敬背祖滅宗,天人共棄,不能再任掌教。”

另外四名大弟子各挺長劍,轉眼間便將蕭遙和那貴官圍住。這一下變故來得突然之極,趙誌敬雖然早知李誌常等心中不服,但想掌教的威權極大,自來無人敢抗,自己既得出任此位,便是本教最高首領,所下法旨,即令五位師長也不能貿然反對,萬料不到對方竟敢對掌教動武。這時他背心要害給兩劍指住了,又驚又怒,卻並不畏懼,大聲道:“大膽狂徒,竟敢犯上作亂嗎?”

王誌坦喝道:“奸賊!敢動一動,便教你身上多兩個透明窟窿。”趙誌敬的武功原在王宋二人之上,但此時出其不意,俯伏在地時給人製住,已全然處於下風。他事先布置了十餘名親信在旁護衛,道袍之中也暗藏兵刃,但李誌常、王誌坦等都是丘處機的親傳弟子,平素在教中頗有威望,突然一齊出手,趙誌敬的心腹大都不敢動彈。有幾人想取兵刃,均是一伸臂便給人點了穴道。

李誌常向那貴官和蕭遙道:“蒙古與大宋已成敵國,我們大宋子民,豈能受蒙古的封號?兩位請回,他日疆場相見,再與兩位周旋。”這幾句話一出,殿上群道中有許多當即大聲喝采。

那貴官白刃當前,毫無懼色,冷笑道:“各位今日輕舉妄動,不識好歹,全真教大好基業,眼見毀於一旦,可惜啊可惜。”

李誌常道:“神州河山都已殘破難全,我們區區一個教門又何足道?閣下再不快走,倘若有人無禮,小道可未必約束得住。”

直到此時,蕭遙才開口道:“神州河山與黎民眾生相比,不知孰輕孰重?”

李誌常見蕭遙一直默默地站在那蒙古貴官身邊,以為他隻是一個隨從,便沒有多加留意。此時聽蕭遙忽然開口,當即反唇相駁道:“國破家亡,沒有神州河山,又哪來的黎民眾生?”

蕭遙道:“非也。家國天下,沒有家又何來的國?天下大勢本就暗藏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你們修身悟道的出家人置身方外,應該明白這一點,也更應該明白這天下說到底,終歸也隻是帝皇的天下,而非人民的天下。如今的大宋朝堂腐朽,政局黑暗,貪官汙吏數不勝數,民不聊生,而你們對此置若罔聞,隻知一味地維護如此的朝廷,說到底,不過是狹隘的民族之見,覺得蒙古乃是異族罷了。若是如今中原義軍四起,恐怕你們就不會如此了吧?”說到這裏,蕭遙陡然大聲道:“正是有了你們這樣的人,才會眼睜睜地看著人民於水火之中苦苦掙紮,說起來是忠君愛國的俠義之舉,實則是誤勢殃民的愚昧之見。此番大汗敕封你們,乃是順應天道,昭民為益的舉動,你們不知感恩也就罷了,反而還擺出如此陣仗。”說著,輕蔑地掃視了一眼麵前的如林長劍,繼續道:“當真是百聞不如一見,所謂的‘修道高士’,原來徒有其名,看來當年成吉思汗也是受了蒙蔽而已。既然如此,這敕封自然也就出之無名了。也罷,咱們走。”說完,領著那貴官轉身便欲離開。李誌常不意蕭遙竟有如此真知灼見,一時間啞口無言。而全真諸道中一個俏麗的身影聞言,也是心頭一震,思緒久久難以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