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出使(2 / 2)

此時,他見賈似道主動鞍前馬後地主動為自己引路,明白他是在盡量討好自己,而對於跟大宋官員打交道時需要如何做,負責外交多年,早已深諳此道的也烏布恩心中自是再明白不過,因此並不退讓,反而向著正欲謙讓推辭,不願被其他官員牽馬引路,要下馬自己行走的蕭遙使了一個眼色,示意他隻須坦然接受後,便昂首挺胸地坐在馬上,任由賈似道一步步地在前牽著韁繩,自己則雄赳赳氣昂昂地坐在馬上,進入了建康城中。

蕭遙看到也烏布恩的眼色,隻得心中惴惴地坐在馬上,但當他看到身前給自己牽馬的那名官員身著紫色官袍,胸口鏽徑三寸獨科花,顯然是一名當朝三品大元時,心中卻無論如何不能受之自若了。他明白按照宋朝的官職劃分,三品官員已相當於現代社會的國務委員,而想到自己此時竟被這樣一名位高權重的官員服侍在側,蕭遙每思及此,心中在倍感刺激不安的同時,一種酣暢淋漓的快意卻也油然而生,卻越來越沉浸其中,難以自拔。

本來外國使團入城,按照規矩都要先下馬拜文,走一番繁瑣的外交程序,但此時,賈似道等一眾大宋官員竟一路綠燈,執意牽著馬韁,徑直將蒙古使團引入了建康知府的宅邸之中。蕭遙見此情景,坐在馬上略一思索,便已明白了為什麼賈似道這些大宋高官此時如此卑躬屈膝、諂媚逢迎的原因。

原來,其時蒙古大兵壓境,雖還並未與南宋之間產生過什麼大的摩擦,相互間除了十數年前紹定入洛那一次外再也沒真正打過一場實實在在的戰爭,畢竟蒙古鐵騎威名遠播,不說之前宋朝與蒙古南北夾擊之下滅亡金國時與十餘年前洛陽的那一場短促的接哨戰,便已讓臨安朝廷見識過了草原雄獅的厲害,就單說曆史上的宋代終其一朝都是重文輕武,從上至下,主戰派的在朝堂之上從來沒有真正占過上風,麵對蒙古雄兵在側,耽耽而視,真正掌握朝廷大權的那些官員,比如賈似道這些人心中想的,定然是隻要能避免戰爭,哪怕朝廷年年奉上高額的歲幣,那也是心甘情願的。

因此此時碰到蒙古使團議和的良機,他們自然不肯輕易便放過,當然是要盡全力展現自己求和的誠心了。想到這裏,蕭遙不禁哀歎道:“當年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便是吸取了唐朝藩鎮割據、擁兵禍亂的教訓,雖說是前車之鑒,後事之師,但俗話說矯枉過正,這才導致武將始終被排擠在權力核心之外,後來更是經常無端受到猜忌,嶽飛一世英雄,也難逃此命運。不僅如此,連軍隊也是羸弱不堪,根本不能擔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有如此政體,縱然天降聖人,也難以改變宋朝的命運了。但無論如何,宋朝也畢竟是中華正統,我選擇加入這時還算是外國的蒙古,恐怕被現代的人們知道了,多半便要罵我為‘漢奸’了。天幸我此刻身處南宋亂世,不必理會這些意見,否則人言可畏,我是否能堅持自己的想法,當真是殊無定數了。”

(希望各位書友能夠多多支持一下小弟,無論是什麼方式。寫這本書需要付出很多,但隻要有你的一句支持,就是我繼續下去的最大動力^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