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莫愁說要先去衡陽一趟,蕭遙和洪淩波二人雖不解其意,但也都按著李莫愁的吩咐,將那些從鐵山鏢局手中劫掠過來的兩車寶物重新又裝上了馬車,離開了那處山中平台。蕭遙因為來到這南宋時代後,便一直與李莫愁師徒身處於荒山野嶺之中,身上衣物始終沒有機會換掉。而李莫愁因為擔心那些自己搶過來的東西,不願因為蕭遙的奇裝異服過於惹眼而招搖過市,橫生事端,便幹脆讓蕭遙藏身在一口箱子之中,直到進入一處市集後,洪淩波才為他買了合身的衣物換上。蕭遙坐在馬車之上,望著自己這一身漢服行頭,一時間十分好奇激動。
三人一路上將那釋迦牟尼碧玉雕像、純金鑲珠玉而成的觀音像,以及其他的什麼深海血珊瑚、拳頭大的夜明珠之類的金珠珍玩都一一典當變賣了出去,李莫愁將得來的銀子用來購買製作那通明強神丹所需的珍貴藥材以及一些罕見的奇兵利刃,護身鎧甲,還特地為洪淩波換了一把更為趁手,質量也更好的寶劍。但縱然如此,所花費的銀兩也不過隻是那些金珠珍玩價值的九牛一毛而已。但李莫愁行走江湖多年,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人脈圈子,她將變賣東西後剩下的銀子統統存入了與她熟識的一家錢鋪之中,以便日後有需要的時候再行取用。至於那些箱子中的功法秘籍,神兵利刃等無價之寶,包括那把弑龍斧,則被李莫愁統統送回到了赤煉山莊,鎖入了一處防範嚴密、外人絕難入內的地下石窟之中。
如此這般前後忙了大半個月,輾轉經過數個州縣之後,李莫愁才將那十個大箱子全都收拾妥當。三人回到赤煉山莊,休息了兩日。一天午飯後,李莫愁忽然說道:“咱們也是時候去衡陽走一趟了。”
洪淩波依然記得當初還在那山坳平台上時,師父一提到“衡陽”和那“姓阮的”時的臉色,於是小心翼翼地問道:“師父,那衡陽姓阮的究竟是什麼來曆?能惹得您如此大動肝火,非要勞您大駕,親自走上這一遭?”
蕭遙也是心中納悶,他並不記得原著中衡陽有哪位姓阮的人物做過什麼大事,居然能讓李莫愁如此記掛。但聽李莫愁說道:“那姓阮的名叫阮經天,十多年前,曾是鐵掌幫的左護法,地位尊崇。當年,他可是裘千仞的左膀右臂,深得那老賊的信任。裘千仞失蹤,鐵掌幫解散後,他便回到了衡陽老家,開了一家天南武館,從此金盆洗手,退隱江湖,當了一名拳師,一味的積累金銀,蓄積田產,也不再過問江湖中事了。隻不過,蕭遙之前的那番話啟發了我。若說鐵掌拳譜與水上漂輕功要訣,不在那此刻還不知在何處地洞裏躲著的裘老兒貼身收藏的話,十有八九便是在這阮經天老兒的手裏了。我此去,定要問出那鐵掌和水上漂功本的藏匿之處。”
蕭遙聽李莫愁話中的意思,知道完全是因為自己無心說出的一句話,才改變了她的想法,也改變了一個在原時空本不出名的小人物的命運,不由暗自咂舌,心想還好自己之前並沒有將裘千仞已遁入空門的事情說了出來,否則若是再引起什麼蝴蝶效應,影響了後續曆史發展的進程,產生什麼不良效果,那自己可就萬死難辭其咎了。
想歸想,蕭遙還是跟著李莫愁和洪淩波一路來到了衡陽。衡陽地處南嶽衡山之南,因山南水北為“陽”,故得此名。李莫愁、洪淩波和蕭遙三人走湘江水路,等到第三日正午時分時,便已到了東陽渡鎮。
東陽渡鎮距衡陽城隻剩二十多公裏路。下船後,李莫愁在路邊的行驛中買了三匹青馬,三人分騎奔馳,一路上快馬加鞭,絕塵而去,待趕到衡陽城門前時,也不過剛過午飯時間,可見他們師徒腳程之快。三人縱馬直奔入城,驚得守門的宋兵慌忙抱頭躲避,也不知問罪,蕭遙不由一陣搖頭歎息大宋法紀廢弛,軍心渙散。洪淩波隨手抓了一個路人問明了那阮氏武館的具體所在後,便徑直趕了過去。
那阮氏武館其實並不在衡陽城的中心位置。按照那路人的指點,李莫愁三人在城西一條較為安靜的巷弄中找到了那個掛著“天南武館”金字牌匾的院落。武館守門弟子遠遠望見有三人持劍縱馬而來,而且看樣貌,顯然是江湖中人,慌忙通知門房裏坐著的六名武館內門弟子。那六名弟子見狀,當即迎上前去,帶頭的那位弟子恭恭敬敬地說道:“不知三位是哪條道上的朋友?來此所為何事?”嘴上雖客客氣氣地這樣說著,但六人卻都慢慢聚到了一起,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正門,手中所持單刀也是凝神握緊,不敢有絲毫怠慢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