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寄居

個人問題

作者:雪國

侄女學酒店管理專業,今年畢業後說自己在深圳一家直銷公司,需要家裏出10萬元入股,據說以後會有豐厚的回報。大哥、大嫂手上雖然有筆移民補助款,但按常理推測都覺得不靠譜,於是打電話讓她回老家找工作。

找工作畢竟還是應該在大一點的城市,侄女連家都沒回,坐火車直接到了我家。不知是受過直銷公司的洗腦,還是就業艱難使然,她看起來有些落魄,連頭發都是蓬亂的,有時呆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顯得缺乏年輕人應有的活力和朝氣。

可能是她對自己的外表沒有自信,或者是在尋覓酒店行業工作的過程中受過挫折,她一直沒再提找酒店管理類的工作,就算我們主動給她提供信息她也不感興趣,實際上這個行業人才需求量還是比較旺盛的。她說想去做家教,我聽了有些生氣,我說這是在校大學生才有的選擇,找工作還是應該選一份能當事業去做的工作,哪怕有些經驗和人脈的積累也行。我的這些建議不知她有沒有采納,她竟然撒嬌似的說:“那你們給我找。”

大哥和大嫂剛好得知我們隔壁的大學食堂有個麻辣燙檔口轉讓,於是從河南迅速殺到我家,打算讓女兒也別找工作了,創業也算是一條出路。

家裏來客了,我頭一個星期還是殷勤照顧的,三餐起居都安排得井井有條。一個月過去了,他們的檔口已經穩定下來,生意也走上了正軌,然而卻沒有想出去住的意思。每天依然早出晚歸,盡量少幹擾我們的生活,換下一堆衣服後就放在洗衣機裏,等待我來處理。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聽說過“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的道理,從小的生活經驗告訴我這是人之常情啊。再說夫家的兄弟姐妹年齡跨度相隔20多歲,大哥大嫂和我們的交流以前非常浮泛。老公想起十幾年前父親去世時大嫂希望正在上“大二”的他輟學,仍然耿耿於懷。

城市裏的房租讓他們走不出去。要說窮他們也不算窮,假設一個月掙3000元,拿出1000元來租房,與他們在農村的消費觀念也是相左的。當然跟別人合租會便宜一點,但年輕人合租容易,他們作為進城做生意的一家跟別人合租卻不容易被接納。大哥和大嫂可能也覺得為難,於是租到了某路公交車的最後一站,據說房租才幾十元,隻能容納他們夫妻倆住,不可想象現在還能謀到這種價格的出租房。

侄女隻能這樣頑固地在我們家住下來了。

我和老公都有不同程度的不習慣,跟她打交道更多的是我,這讓我的不安與日俱增。侄女沒有任何專業素養我已經看出來了,她不會麻利地削水果,不會看人下米,更談不上做飯;她不光不幫忙打掃衛生,自己的床鋪和洗漱用品擺放的淩亂程度,也不像是學過酒店管理專業的手筆。能夠讓她安之若素的優點是她沒有棱角,也很沉默,永遠是溫柔的語氣,不會跟我們衝撞。

她上大學之前,我們還沒有現在三室兩廳的房子,當時她也是以一種頑固而沉默的姿態在我們臨時租住的房子裏住了兩個月,在樓下的餐館打工,據說一個暑假掙了1000多塊錢。餐館是包吃包住的,但她覺得餐館安排的住房太差,於是選擇了住我家。沒想到畢業後竟然還是一樣的處境。

其實大哥一家談不上有什麼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大嫂為人慳吝,一般不輕易給親戚們禮物,即使拿來土特產也是剛從地裏拔出來的,無法入口。她現在開始討好我,讓我們把侄女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我聽了心裏還是有些不適,從情感上我很難用母親的心態去對待比我小不到10歲的侄女。

這可能跟我的成長經曆有關係。我大學畢業時也沒有任何親友的眷顧,全靠個人奮鬥才有今天的房子,我還要供房貸,為什麼要免費提供給已成年的侄女住呢?我的價值觀是年輕人應該自立,這樣對她無限容忍,豈不是讓她更畏懼社會現實?

4年前我們住在一個連四線城市都算不上的地方,每年家裏來客相當少,連夫家兄弟姐妹的聚會也不多。如今搬到一個三線城市,房子還算大,書房成了專門的客房,每年他們的家庭聚會就安排在我家,煙霧繚繞,十幾人同時熱烈地嘮嗑,讓我聯想起開村民大會的情形。為了讓親戚們住得舒服一點,我們在書房裏放了一張大床,於是這張大床就成了親戚們來城市找工作和做生意的落腳點。

現在我反而處於道德劣勢了。侄女幾乎每天都早出晚歸,盡量減少與我們碰麵,有時甚至一天連一句話都沒有,她的小心翼翼讓我不可能開口下逐客令,那就隻能自己忍受。我知道一旦我開始怠慢或冷淡,以前諸多容忍建立的感情也就可能化為烏有,弄不好還會帶來惡評。我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不奢望侄女能感恩,隻希望她有一天能夠自立,有自己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