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元年三月,許義率軍在涿郡大破黃巾軍程遠誌部,斬殺主帥程遠誌及大將鄧茂,斬殺兩萬餘人,俘獲五萬餘人,取得出兵以來的第一場大勝。
幾日後,整頓完畢的許義,率領大軍出涿郡向中原戰場前進。許義知道接下來要麵對的將是黃巾軍的主力。
一路之上,許義所率領的大軍共擊破黃巾軍的主力約有十幾股,人數大約在幾萬人左右,每次都是以極小的代價就取得勝利,致使黃巾軍一見到許義的軍隊,要麼掉頭就跑,要麼就投降。
當然投降的人全部被送往並州開墾土地戌邊,這一路下來,等許義到達中原主戰場潁川的時候,並州軍,已經先後往並州遣送黃巾軍俘虜達十幾萬人,當然這中間還包括受黃巾軍迫害無家可歸的普通百姓。
中平元年三月中旬,許義意欲率領大軍到達冀州與北中郎將盧植所率領的北軍精銳會師,共同完成對黃巾軍主力張角所率大軍的合圍。
當許義到達廣宗時才知道,鄭鵬和常遇春已經在盧植帳中,並且與黃巾軍大戰了一場,二人的武勇使得黃巾軍上下頗為忌憚,不敢與之交戰。就這樣,張角的大軍與盧植在廣宗對峙。
張角領兵十五萬,而盧植隻有四萬多,就是加上鄭鵬和常遇春的兵力也就隻有五萬,兵力相差懸殊,但是朝廷的一方勝在兵精將廣,再加上訓練有素的並州軍的加入,勢力更是更上一層樓,而張角的黃巾軍雖然人多但是武器裝備實在是差距太大。
這張角也是十分無奈,自己本想在這個號稱大漢北地最富裕的州劫掠,開始的時候自己在冀州可以說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兵鋒所指,無人可擋。但是沒想到,漢軍來的如此之快,逼得自己不得前進半步,隻有在這廣宗,鄴線一帶,與那盧植決戰,尤其是漢軍中的那兩員將領,可以說得上是天下無敵之人,自己手上的大將大多死於此二人之手,為此自己還被氣得大病一場。
要說盧植軍中的人物就不得不說一個人了,那就是盧植的徒弟,後世三國蜀國的建立者劉備劉玄德。劉備,蜀漢的開國皇帝,相傳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身高七尺五寸,垂手下膝,眼能看到耳朵。小胡須,就此曾被劉璋時官吏張裕取笑。
為人不太愛說話,喜怒不形於色,不甚愛讀書,喜玩狗馬、聽音樂、穿美衣服、與豪傑交朋友,而且善待下人、百姓,有說曾因其仁德而感動了一位刺客,放棄殺死自己。
劉備是個有理想的英雄。兒時童年戲言不足信,但在荊州時,一次與劉表飲酒時,如廁時見髀裏肉生,感歎自己早年征戰四處、身不離鞍,但現在征戰不在,髀裏肉生,感觸落淚。更多次建議劉表北伐,但劉表都不接受。劉備少年喪父,與母親販鞋織草席為生。黃巾起義時,劉備組織義兵,隨政府軍剿除黃巾,有功,任安喜縣尉,不久因鞭打督郵棄官。
後諸侯割據,劉備勢力弱小,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幾經波折,卻仍無自己的地盤。赤壁之戰之際,劉備聯吳抗曹,取得勝利,從東吳處“借”到荊州,迅速發展起來,吞並益州,占領漢中,建立蜀漢政權。後關羽戰死,荊州被孫權奪取,劉備於稱帝後伐吳,在夷陵之戰中被陸遜擊敗,病逝於白帝城,臨終托孤於諸葛亮。
劉備曾拜當世大儒盧植為師,與公孫瓚為師兄弟。劉備一直以來就有大誌,隻是一直未得機會。此次,黃巾起義給了他一個機會,他本來是打算自己招兵,但是因為現在的並州刺史是許義而不是曆史上劉焉,許義曾經為了防止黃巾軍,製訂了一係列的計劃。
這樣一來就把劉備招兵的是給攔了下了,後來他曾想過要去投奔公孫瓚。在路上聽聞自己的恩師盧植出任北中郎將,擔任北線剿匪主將後,就打消了去投奔公孫瓚的想法,而是改道前往盧植大營。盧植聽聞自己的弟子前來心中很是高興,給了他一個北軍校尉的頭銜在軍中效力。
鄭鵬和常遇春的到來,使得野心極大的劉備看到了自己稱霸的希望,於是有事沒事就去找二人,更有甚者,是幾次三番的暗示,使得常遇春對他大為憤怒,要對他大打出手,要不是鄭鵬的阻攔,常遇春說不定能夠當場將它打死,應為曆史上常遇春就是和張飛一個類型的人物,脾氣暴躁。
鄭鵬對他也是大失所望,後來曾經告誡劉備,要不是看在盧植的麵上,他定要將他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告訴盧植及朝廷,經此一事,劉備知道自己在二人心中的地位已經徹底的毀了。
這一天,眾人正在大帳中商議如何對付黃巾軍的時候,就聽得盧植親兵來報:征北大將軍許義率軍來援。一聽許義到了,盧植唰的站了起來,就要率人出去迎接,可竟然有一人比盧植還快,這人就是劉備劉玄德,劉備聽得許義的到來心裏不知道是高興還是什麼,應該說是嫉妒,他在嫉妒許義的權勢和威望,嫉妒許義所取得的一切成績。他一直在不斷的告誡自己,如果自己處在許義的位置上,做的一定比他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