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傳媒業與國外尚存三大差距等(1 / 2)

中國傳媒業與國外尚存三大差距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傳媒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與發達國家的傳媒企業相比,我國傳媒企業在經營規模、收入結構、贏利模式、融資渠道等方麵還存在差距。

差距一:我國傳媒企業規模小,運營效益差

我國傳媒集團的產生大多是行政力量的推動而不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內部管理、運行仍然保留著計劃經濟時代的印跡,資源優化配置目標並未實現,傳媒業跨行業、跨地區經營仍存在諸多限製。而西方發達國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紛紛放鬆對傳媒企業的管製,大型傳媒集團將經營範圍由傳統圖書、報刊擴展至電視電影節目製作、網絡通信業、有線業務、唱片業、娛樂業等。

差距二:我國傳媒企業收入結構不合理,贏利模式單一

據調查顯示,在中國傳媒集團總收入中,廣告占70%,發行或節目收入占20%,多元經營占8%,其他占2%。我國傳媒企業單一的贏利模式存在著巨大的風險。

差距三:傳媒企業融資渠道單一

長期以來,我國傳媒業受意識形態、行業管理製度等因素限製,傳媒市場化運作的程度較低。目前,在傳媒領域對民間資本、國外資本和上市融資的門檻較高,金融市場存在缺陷等原因,使得大部分傳媒企業仍然是通過自籌方式獲得資金,而融資渠道的單一也製約了其發展壯大。

(摘自《中國新聞出版報》文/朱偉峰)

網絡標題不宜“含而不露”

網絡標題,就是文章本身。網絡標題的觀點,就是網絡輿論的方向。因此,網絡標題的觀點、價值觀取向比文章主體的觀點、價值觀更重要。

如果網絡文章本身有網民需要的信息、觀點,一定要在網絡標題中亮出來,例如,轉發原標題為“3G即將正式商用 GPS增值業務大戰率先打響”的稿件時,看到正文中3G和GPS融合後具備“家人追蹤(Family finder)”的功能時,筆者就把標題改為“3G+GPS:每個好友的位置都可顯示在手機上”,這樣一來,3G不再是冷冰冰的概念了,而是出乎意料的生活便利。

盡量把雙(多)方的信息、觀點呈現在標題裏,主動讓網民了解更全麵的信息和觀點,支持什麼,反對什麼,讓網民自己做主,這才是做標題的最高境界,這樣才能吸引、凝聚有思想的、善思考的高層次網民。另一方麵,假如一個網頁中許多標題的內容都“含而不露”、“點到為止”,網民瀏覽網頁時,就不能從標題中得到較多明了的信息、清晰的理念和明確的點撥,便會認為這樣的頁麵沒有閱讀價值。同樣,這樣的版麵包含的關鍵詞也會比較少,搜多引擎也不會過多的抓取這樣的頁麵,也較少收錄有這類標題的文章,使文章在第二落點上徹底失去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