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酒兒 下(1 / 2)

已經是餓極了,正拿著雞肉麵餅大快朵頤的徐崢,在聽到酒兒抱怨時提到了老師一詞時就是連忙停了下來,借著雞湯咽下嘴裏的食物後問道:

“老師?酒兒你說的老師難道是管寧先生?”

“當然是管寧先生了,不是徐郎你囑咐我要常去看望先生的嗎,見得次數多了先生說我聰慧知禮,就問我要不要做他的學生還說我勤奮好學,比徐郎你乖巧多了啦”

沒有在意酒兒的自我誇耀。

真正讓徐崢感到詫異的是,管寧先生不僅教授酒兒詩書文字,還讓酒兒稱呼他為老師,這可是收錄門牆、定下了師生之誼啊,是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師生三個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之一啊

這不是徐崢在封建社會呆久了對女子接受教育有偏見,而是酒兒的身份遠比一般情況更為複雜

是徐崢的父親徐誌早年一次外出與交好的胡人部落交易互市時,帶回來混血女嬰

按父親這麼多年以來的一貫說辭,當年徐崢的母親因生產徐崢時血崩落下了病根,在徐崢滿周歲後不久就過世了,當時的徐誌正與交好胡人部落互市,完畢後返程歸家

在駐紮休息的營地附近發現了一座被劫掠的牧民帳篷,在廣闊無序的塞外,可沒有什麼律法和宗族的保護,落單的散戶牧民無論胡漢,被殺戮劫掠實在是稀鬆平常,每天都在發生

當時一番搜索後在一片狼藉的帳篷中尋到一個被包裹在繈褓中的女嬰,尚不能理解自己已經成為一名孤兒,隻是一個勁的咯~咯~笑個不停,徐誌見女嬰生的可愛又對自己十分親近心裏喜歡,連忙收攏人手連夜啟程返回家中,因為有隨從發現熄滅的篝火灰燼商有餘溫,在原地宿營恐怕會遇上賊人,為了不招惹禍事,連繈褓也一並遺棄了,隻用了塊皮草抱回了女嬰

不過對於這漏洞百出的說辭,帶著記憶重生心智成熟的徐崢向來嗤之以鼻,甚至懷疑過酒兒根本就是自己同父異母被遺留在外的妹妹,隻等母親過世了父親才敢帶回來

由於徐氏在當地雖是大族但是族人大多分居獨住,各組家庭,徐誌這一枝家係雖頗有家產不缺金銀,但是人丁不旺,徐誌是獨子,徐崢亦是獨子,於是後來被取名叫做酒兒的混血女嬰就這樣被帶回家中,是被當作自家女兒一般與自己一同長大

這就是已知的酒兒身世

回到原題,遼東郡地處邊塞,胡漢雜居,對混血子嗣的接受程度遠比中原地區要高的多,在加上兩漢時期民風開放,認為養親大於生親。所以女子攜子再嫁或者子嗣有胡人血統在民間的認可度也非常高

可是民間是民間,仕族是仕族。管寧先生的家係往上追述,有跡可尋的可是春秋戰國時的齊國名相管仲之後。可謂是仕族中仕族,名門中的名門是士族中旗幟一般的人物

雖然當時有名的知識分子教授胡人學生在曆史上不是沒有,特別是漢匈爭霸的兩漢時期,教授歸漢胡人首領漢學文化更是政治正確的一件內政大事,往往是有名有德的當世名士才能擔當此任,但這畢竟是政治需要,是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入侵”屬於特事特辦沒有可比性,與普遍性,而酒兒明顯不屬於這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