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撿地衣(2 / 2)

屋子左側是廚房,廚房附近有處水井,搭建了水泥台,平時既可洗衣,又可洗菜,很是方便。屋後有處山泉,此時正有泉水流下來,天龍的屋前是自家的幾塊菜地,其餘三側則被矮山包圍。此時霧氣繚繞,以琳一個不會看風水的人,都覺著在此處住著,甚是透氣。

眾人拎著戰利品,誌得意滿地回家了。以琳驚覺,在月落塢,自己對父親的怨恨似乎減輕很多。小的時候,自己也是一心信賴著父親,倚在廚房門口,哀求父親去城裏跑車的時候,給自己帶豬肉回來吃。

父親給以琳帶過小白兔牙膏,有一次甚至帶回兩顆黃不拉幾的櫻桃,以琳不舍得吃,就供在了觀音前。那時父母去地裏幹活,會帶上以琳,母親開玩笑似的,將肥蚯蚓扔向以琳,以琳玩得不亦樂乎。

曾幾何時,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可自從弟弟出生後,一切都變了。她被送到鄉下太婆家寄養,而弟弟卻在城裏有爺爺照顧。爺爺對孩子有耐心,又舍得花錢。

而她在太婆那卻吃了不少苦,她對那段日子幾乎沒有記憶,隻記得冰冷的牆壁。最後奶奶可憐她,將她帶回城裏養著,可惜被拋棄的創傷已經烙下印跡。

在城裏的日子,以琳越來越不開心,父母完全被都市異化,隻看重學習成績,名次,獎狀。以琳覺得自己已經淪為,給父母掙麵子的工具,和父母的隔閡也越來越深。

在城裏,尤其是搬到公寓樓以後,父母變得極度戀家,除了上班,幾乎天天待在家裏,足不出戶。養家的壓力當然是主要原因,但這也導致一家人之間,沒有親子活動,也沒有交流感情的時間,比如像今天的撿地衣活動。

雖是小小的戶外活動,卻能增進彼此的感情交流。父親回家拿來小竹籃及臉盆,來到水塘邊細細清洗地衣,地衣長在路邊,裏麵包了碎石,泥土和苔蘚。雖是美味,清洗時卻極考驗耐心。

中午,母親做了盤青椒肉絲炒地衣,味道很是鮮美。以琳不禁在想,若是當初一家人沒有去城裏,而是留在鄉下,雖然日子過得清苦些,人生或許會輕鬆許多。

不用買房子,減輕了人生的絕大部分壓力,再看留守月落塢的鄉親,大多都建起了兩層半的歐式別墅。二奶奶平日裏種地,閑時做來料加工,覺得累了就不做了,生活自由度高。

所以到底是城裏人過得快樂,還是鄉下人過得舒心,這點很難講。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一直住在鄉下的人壽命更長。祥福爺爺已經年近九十,卻身強體健,每日還能挑著擔子,去地裏幹農活。村裏有好幾個活到九十幾的老人,太婆就活到了九十三歲,而城裏人,能活到八十就算長命了。

吃完午飯,二奶奶帶領大家,給爺爺燒七,除了蠟燭香紙,還要給爺爺燒七鞋。所有的步驟都是一樣的,燒七完畢,姑姑們騎著電瓶車先走了。而以琳則和父母負責收拾屋子,滅蠟燭,最後也鎖門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