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父母已經不太和小外公來往了,因為小外公除了找親戚借錢,他對任何人都沒什麼貢獻。
後來小外公收養了一個女嬰,女嬰像垃圾一樣被人扔在外麵,小外公給她起名陽燕,也許小外公心裏期盼,她有朝一日能展翅高飛;又或者隻是單純為了打發寂寞。
一開始小外公還能養活陽燕。後來隨著陽燕漸漸長大,又要讀書,又要吃飯穿衣,小外公漸漸力有不逮,於是他將陽燕交給了自己的姐姐水鳳照顧。
水鳳的老公是江城重點高中的教務人員,讀過書有文化,養大了一子三女,還有能力再養一個孤女。
隻是可惜,陽燕沒有讀書的天分,初中畢業就去義烏打工了,一開始還有音信,漸漸的也就音信全無。
以琳再次聽到小外公的消息,小外公已經去世了。以琳自從研二暑假,就沒怎麼回過江城,她甚至記不起來,上一次見到小外公是什麼時候。
更可怕的是,小外公的樣子,在以琳腦海中,也是模糊一片,就跟死去的阿姨一樣。
治療尿毒症需要花費一大筆錢,救急不就窮,沒有親戚願意花錢給小外公治病,大家都知道這錢就跟打水漂一樣,有去無回。
這病一時半會治不好,就算治好了一時,也沒人願意給小外公養老送終,所以沒有人願意出手相助。
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江城有那麼一幫樂於助人的義工,也許人家就願意出手相助。
有些大老板喜歡做好事,或許能救小外公一命。不過就算救回小外公一命又如何?
小外公又老又窮,貧病交加,寒冷的冬夜,既沒有女人給他暖床,也沒有子女好寄托希望,也許死亡對他來說,反倒是個解脫。
雖然以琳和小外公沒什麼交集,但好歹親戚一場,齋飯總是要去吃的。
小時候,以琳經常去外婆家,沒想到這次再去外婆家,舅舅已經離婚了。
齋飯隻擺了四五桌,來的都是近親,再次見到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麵孔,以琳隻是覺得時間過得太匆匆。
年輕時候那樣帥的姨夫,已經失去了俊秀之氣,露出了中年人的疲憊和蒼老。
姑父公前幾年也得了尿毒症,現在瘦得像伏地魔,臉頰都凹進去了。但他是單位退下來的,有醫保,還有公費治療。
姑婆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帶他去醫院做透析,有家人照料,姑父公到現在還活得好好的。
雖然沒有生活質量,但好歹還活著。隻是可憐了姑婆,滿頭的青絲熬成了白發,嘴角漸漸下垂。
至於姑父公為什麼得尿毒症,以琳有自己的看法。聽爺爺說,姑父公年輕的時候,家裏給他和姑婆水鳳定了親。
但是那時候西方思潮湧進國內,自由戀愛冒起了頭。姑父公喜歡上一個姑娘,想退了姑婆這門親事。
爺爺是老黨員,擅長做思想工作。在爺爺苦口婆心的勸說下,姑父公最終沒有和那姑娘走在一起。
後來姑父公得了肺癆,年老的時候又得了尿毒症,以琳總覺得姑父公的病,和年輕時被阻攔的那樁婚事,有著莫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