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話題
作者:苗體君 竇春芳
二人相知的時間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初
1919年葉劍英從雲南講武學校畢業後,1920年加入中國國民黨,並追隨孫中山的民主主義革命,參加東征、北伐和護衛孫中山的革命戰爭,曆任營長、旅參謀長、師參謀長、副師長、師長。在國民黨屠殺共產黨時,葉劍英冒著生命危險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葉劍英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長任上,秘密策應八一南昌起義,為葉挺、賀龍部隊開進南昌、參加暴動以及南下廣東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葉劍英還是廣州起義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廣州起義失敗後,葉劍英赴蘇聯留學。1930年秋,葉劍英由莫斯科經海參崴回國到了上海,後進入中央蘇區,從1932年10月上旬起即出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兼政委,同時兼任了瑞金衛戍司令員以及中央蘇區東南戰區總指揮兼政委。
1933年1月,未滿18歲的胡耀邦也從湘贛省委前往瑞金,先是由少共中央局派赴福建省寧化縣和清流縣等地檢查巡視工作,稍後又到中央蘇區兒童局和反帝擁蘇總同盟內任職,並於同年9月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共黨員,調任為少共中央局秘書長。此時,年滿36歲的葉劍英已經積極地協助朱德、毛澤東指揮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二、第三次反“圍剿”戰役,連戰皆捷,先後擔任了中國工農紅軍總參謀長兼第一方麵軍參謀長、建寧警備區司令員和閩贛軍區司令員,以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福建軍區司令員和中革軍委第四局局長等要職。也就在這時,二人認識了,從此結下了近半個世紀的革命友誼。中央蘇區時的胡耀邦滿臉稚氣,矮矮的個頭,所以大家總是習慣稱其為“小胡”。“小胡”中學沒有畢業,文化基礎較低,但卻勤奮好學,常常秉燭夜讀,甚至在馬背上、戰壕裏和槍炮聲中他都能做到手不釋卷。葉劍英是遐邇聞名的“儒將”,畢生都孜孜不倦地刻苦攻讀,而且二人都擅長於撰寫楹聯,可謂誌趣相投。
1934年10月,中央工農紅軍開始了震驚中外的二萬五千裏長征,葉劍英、胡耀邦二人都全程參加了長征並勝利到達了目的地陝北。在長征途中,葉劍英曾將張國燾企圖危害、分裂黨中央與紅軍的“密電”及時地送出,挽救了黨、紅軍和毛澤東等人,從而創建了一大奇勳,日後受到毛澤東多次盛情稱讚。長征途中,胡耀邦在紅三軍團政治部開展民運工作和青年工作期間,曾身患重病還遭敵機轟炸受傷,但年輕的胡耀邦依然保持無比堅定的革命意誌。在紅軍軍糧奇缺的情況下,胡耀邦曾對貴州的彝族同胞進行反複、耐心的思想工作,並籌到一大批軍糧,毛澤東得知此事後非常高興,後來紅軍到達陝北後,毛澤東曾經在瓦窯堡的總結大會上表揚過胡耀邦。從那時起,毛澤東開始關注、信任這位19歲的年輕人。新中國成立後,胡耀邦長期擔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並成為毛澤東的得力助手,這一切都源於毛澤東、胡耀邦的這段曆史因緣。
延安整風時,葉劍英奉命從重慶回到延安出任中央軍委參謀長,當時,胡耀邦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長,並參加總參謀部的審於工作。當時的延安,康生之流肆意叫囂延安“特務如毛”,而胡耀邦卻遵循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重證據而不輕信口供,做到不冤枉一個好人,這些給葉劍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胡耀邦的秉性耿直、嫉惡如仇的個性也得罪了康生,據高原編的《胡耀邦在中國政壇的最後十年》一書說:從延安整風運動起,胡耀邦就不再與康生交往。“文革”初期,胡耀邦冒著殺頭的危險,公開說“康生是老左”。1969年4月,在召開的中共“九大”上。康生主動跟胡耀邦握手,而胡卻扭頭便走開了。
“文革”前,危難中的葉劍英從左傾包圍中解救胡耀邦
對胡耀邦來說,葉劍英是一一位革命的長者、智者,所以胡耀邦對葉劍英十分敬重。對熱情開朗、精力充沛的胡耀邦,葉劍英一直賞識器重、關懷支持,而且愛護有加。
1949年10月19日,葉劍英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廣州市市長,開始主政南粵。因為他製訂了實事求是的土改政策而遭到嚴厲的批評,新中國成立後,首次遭遇政治挫折。1953年10月,葉劍英奉命調入京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一職,不久,又因反對軍事工作中的教條主義,被斥為“有傾機會主義”。
解放後,胡耀邦首次遭受政治劫難則是在1964年底。1964年11月,胡耀邦被黨中央派往陝西,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書記兼陝西省委第一書記。這時正是毛澤東發動的城鄉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如火如荼之時。胡經過認真調查研究後,他敏銳地發現陝西的運動產生了偏差,出現了打擊麵過寬而導致了“三多”:抓捕人多、開除黨籍多和開除公職多。胡耀邦立即與省委其他同誌研究後,果斷決定“三暫停”:捕人暫停;雙開(開除黨籍又開除公職)暫停;麵上奪權暫停。後來他又提出簡單粗暴、混淆是非的文藝批判和學術批判暫停,打擊投機倒把的群眾性運動暫停,同時他又以極大的熱情領導和推動各級幹部狠抓當前工農業生產,主張放寬政策,搞活經濟。他還以極大的熱情領導、推動陝西省各級幹部狠抓工農業生產,他親自考察過十幾個縣,深入到基層了解情況。他的這些舉措受到全省廣大幹部和群眾好評與支持,但卻遭西北局和陝兩省委某些領導人的嚴厲批評,胡耀邦被扣上“大搞糾偏運動,大刮翻案風”、“以停止革命的手段去抓生產”、“否定黨的打擊資本主義自發勢力的方針”等多項罪名。他們還竭力想把胡耀邦的主張上綱到路線錯誤和“與中央對抗”。西北局領導從2月下旬起大會小會連續批判他,胡耀邦被批得突發大腦蛛網膜炎,直到醫生認為有生命危險時,才被搶救住進了醫院。但一旦病情稍有緩和,他們就對胡耀邦繼續批判不止。此時,葉劍英遠在京城,當他獲悉胡耀邦身處險境之後,感到十分震驚,並對胡敢於“舍得一身剮”地頂風糾“左”的大無畏革命精神甚為欽佩,對身陷困境的胡耀邦深感憂慮。他當即邀約張宗遜、張愛萍兩位上將,效仿《三國演義》裏的“跨江救阿鬥”,西行救助胡耀邦。
葉劍英與張宗遜、張愛萍兩位上將以“視察軍事工作”為名抵達西安市。當晚,西北局、陝西省委和省政府為他們舉行隆重的歡迎宴會。宴會上,行伍出身、戎馬生涯的張愛萍首先發言,他的發言驚動了在場所有的人,他說:“我們一進潼關,就看到陝西的麥子長勢喜人,看來是一個大豐收。耀邦瘦了,陝西肥了,耀邦對陝西是有功的啊!”張愛萍的話說得有根有據,使批判胡耀邦的某些領導人啞口無言。多年後,不少研究者猜測張愛萍的發言是葉劍英事先授意的。當宴會結束後,主人們向客人告辭時,葉劍英大聲說:“耀邦,你留一下。”胡便單獨留了下來。葉劍英關切地詢問說:“我聽賀老總說,這個地方在整人哪?”胡連忙回答:“您不問,我還不敢說呢!我已經做過六次檢討,仍然過不了關。”隨後,胡耀邦向葉劍英簡要介紹了有關情況。葉聽罷,意味深長地對胡耀邦說:“老弟啊,你在舊社會少吃了幾年飯,你鬥不過他們哪!在西安說不清楚,回到北京去談嘛!”胡擔心地說:“我走不脫呀!”葉劍英爽快地說:“我帶你走嘛!”隨後,胡耀邦便請假以回京治病為由,搭乘葉劍英的軍用專機返回北京。在臨登機時,葉劍英對胡耀邦說:“耀邦走吧!這個地方不好搞啊!,’胡耀邦終於擺脫了險境,可謂是“死裏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