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那天的日出(1 / 3)

1.

我生長在一座大城市,沒有山亦沒有海,天邊被高樓大廈遮擋,時鍾伴著人潮腳步聲滴答作響,在擁擠的天空下,我沒有什麼日出日落的概念。

我長在單親家庭,但很好地被媽媽、姥姥所愛,被親人、朋友所愛,我的生活總在簡單的幸福和對外界的審視中度過,我知道我心裏認同的幸福,又隨著成長,看到所處的世界中的人的忙忙碌碌,奔奔走走,不禁便會產生思索。

小時候,我和媽媽常常在家後身的一條小河邊散步,我站在石階上,媽媽站在地麵上,我們唱著:

咱倆一邊高呀,出門就摔跤呀……

這條河邊的小路深深地印在我的記憶深處。

我常常會不禁思索,關於何為幸福快樂。

2.

15歲的一天,我像平常一樣放學回來,書包往沙發上一甩。姥姥在房間裏看電視,保姆姐姐陪在一旁。

“媽?你今兒怎麼回來早?”我看到媽媽在自己的房間裏,不禁訝異。

媽媽背衝著我,低著頭收拾東西。聽到我的聲音回過頭來。

“媽,你收拾東西幹嘛呀?”

媽媽的聲音竟稍微有些發抖:“夢兒,媽是要住院一陣子。”

“什麼?媽媽你要住院?”

彼時的我對疾病的概念很模糊,站在我麵前的媽媽好好的,我甚至不相信她有什麼疾病在身。我拚命搜尋記憶,想起去年自己中考完和媽媽一起去香港旅遊時媽媽便曾說過身體不適,這次還是和那次差不多嗎?

“要住多久呢?”我帶著期待問。

小時候媽媽也因為做盲腸手術住院,差不多一個禮拜便出院了。

“幾個月吧!”

“啊……”我的心沉了一下,想到未來,感到未知又惶恐。我堅信媽媽住院幾個月後便一定會出院,當時我對“住院幾個月”就是這麼想的:三月去住院,五月便回來。“哦,媽,你身體怎麼不舒服了?”

原來,媽媽在我中考前後和朋友約好打某個預苗後出現了過敏反應,之後又有一次藥物過敏,在我不知道的時候曾經暈倒過。

我拉住媽媽的手,看到她眼裏有淚光。那時的我看到母親流淚,心裏忽而產生了一種恐懼,從背後冒出一股冷冷的無力感,好像有誰從背後抽走了我的力量。

媽媽要去住院,我對此雖沒有清晰的認識,但朦朧中卻感覺仿佛有什麼要從我生命中被帶走。下意識地,我想拚命挽留。

“不住院不行麼?”

“夢兒,媽媽這次不住院不行。你好好在家陪姥姥,聽話啊。”媽媽有些無奈地對我說,還把我當作小孩子。

媽媽出門時已是傍晚,我想起了“披星戴月”這個詞,卻不合時宜,是早出晚歸?也不正確……滿天星鬥在那時很常見,不過那晚星光並不能吸引我的注意,我的眼中隻有媽媽遠去的背影。

3.

春天來了,桃花、迎春、玉蘭爭相盛開。

那時剛升入高一的我還有不少空閑時間,吃過晚飯後我不在家寫作業,而是在院子裏閑晃。我以為那是“去思考”,或是“去感受”,我覺得必須好好去看看剛剛到來的春天。

我坐在石椅上,裝模作樣地盤起腿來,作瑜伽的姿勢,閉上眼睛實踐剛剛在書裏讀到的“冥想”。我想我當時的樣子一定非常傻氣,沒多久,一個男孩便在一旁叫我。

“嘿!……嘿!”

我不知道是叫我,繼續吸氣,呼氣……

他碰碰我的肩膀。

我睜開眼,看到一個大約17,18歲的少年在很近的地方盯著我,頓時感到非常窘迫。

“你在做什麼啊。”

“呃……”我覺得說“我在冥想”非常傻氣,“你管那!”

“嘿嘿,我看了你好久了,看你一直在這兒坐著,還閉著眼睛~”少年仰起頭,得意地說。

“你是誰呀?”我很沒好氣地說,掩飾自己的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