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根脊梁——千古第一聖至聖帝堯6(3 / 3)

龍是太昊伏羲氏的後裔,被帝舜封為大納言,如《通誌.氏族略》記載道:‘龍氏,舜臣也,龍也納言。龍族並非神話的龍而是伏羲氏時華夏早期各族的稱謂,據《竹書紀年》記載‘伏羲氏各氏族中有飛龍氏、潛龍氏、居龍氏、降龍氏、土龍氏、水龍氏、青龍氏、赤龍氏、白龍氏、黑龍氏、黃龍氏。’同樣《左傳.昭公十七年》也記載道‘太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伏羲氏時,有龍呈瑞,因而以龍紀事,創立文字。’而《姓氏錄源》據《竹書紀年》所載,進而追溯龍姓之源流:‘黃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鄭),黃帝臣有龍行,是為河南龍氏。出自贏姓,楚青銅器中有龍贏,贏姓龍氏嫁女楚貴族。商代甲骨文中有龍方,為商方國。子孫以官職名龍為氏。因舜的活動地域在晉南地區,故此支龍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為山西龍氏。至漢代,龍勉因仕從河北钜鹿詔遷扶風京兆,傳四代有龍述,字伯高,龍伯高初任山都縣令,漢光武帝時升零陵太守,官於楚,家武陵.為武陵始祖。’由此可知為什麼我中華民族又稱為龍的傳人了,因為太昊伏羲氏時中華民族都是以“龍”來分部族的,溯源推知少典出於伏羲,炎黃子孫稱為龍的傳人可謂雙關同指!

倕(義均)是帝嚳的孫子,發明耒耜,是國之大匠。為什麼說倕是帝嚳的孫子,據《山海經.海內經》載‘帝俊(帝嚳)生三身,三身生義均,義均是始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呂氏春秋》中說“倕,至巧也。人不愛倕之指,而愛己之指,有之利故也。”《莊子.達生》:“工倕旋而蓋規矩,指與物化,而不可以心稽。”陸德明釋文‘工倕,堯工,巧人也。’倕古巧匠名。相傳堯時被召,主理百工,故稱工倕。

彭祖帝顓頊的四世孫,黃帝的七世孫,據《史記楚世家》載‘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稱,稱生老童[即卷章],老童生吳回,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彭祖。’

奚仲根據《山海經.海內經》記載是帝嚳的直係子孫。帝俊(帝嚳)生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據《滕縣誌.薛世家》記載“薛之先祖出自黃帝,黃帝少子禺陽受封於任為任姓(《路史》)。後有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番禺生奚仲(《山海經》)。奚仲當夏禹之時,封於薛,為禹掌車服大夫(《杜氏注》)。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山海經》)。以木為車,蓋仍纘車正舊職,故後人亦稱奚仲造車雲(《荀子》)。奚仲居薛,後遷於邳(《左傳》)。於商之初,仲虺居薛,以為湯左相。自仲虺上距奚仲十二世(《路史》)。仲虺相湯事具《尚書.仲虺之誥》。後曰疇、曰摯(《路吏》)。殷商之代,世不失職。……薛宰曰:‘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為夏車正。’……薛自奚仲至周隱王時凡傳六十四世(《路史》)。國祚幹九百餘年。”

以上這些人個個能力不凡,可以想象堯禪讓給帝舜遇到的阻力是如何巨大。但帝堯最終克服了來自於黃帝族裔內部以及炎帝族裔四嶽的壓力,成功的讓四嶽推薦了舜並治水成功,這是帝堯政治謀略的傑出體現。

再說帝堯執政之六難,就是如何考察、傳、幫、帶好帝舜。這是帝堯執政最成功的關鍵點,